“这好啊!能送货上门,我也不用跑了!”
吴小山一喜,心想这孩子挺有意思,还惦记着帮家里拉生意。
“小山哥,咱们也是熟人了,这样,你要是买多点,或者定期买,我回去就让我爹给你优惠点!”
“真的?”
“放心,我说话算数的!经常吃豆制品,对身体好,能补充身体所需的营养。你知道和尚吧?他们不能吃肉,平日诵经习武,消耗大,就是常吃豆腐补充身体养分的。”
“真有这回事?”
见吴小山不信,林向安反问道:“你见过几个瘦和尚?”
虽说背地里肯定有吃肉的,但绝大多数肯定吃素,但和尚身板是真的不单薄,练武消耗大,得补充营养。
豆腐就是寺庙常吃的食物之一。
“你的话有些道理。正好我也愁天天吃青菜,适当调换一下口味。”
做销售,你得给他选择,而不是等他选。
“小山哥,你看一次十斤豆腐,每个月给你送三次,豆腐3文钱一斤,十斤30文,要是长期合作,就收你27文!”
正好优惠一块豆腐的钱,不是他小气,得留有余地操作。
“哎哟,你这小家伙算的够溜啊!”
能送货上门,还优惠一斤的钱,十斤豆腐省着点能吃两三天呢,吴小山觉得还不错。
只是不知道林向安说话是否算数?
“这价格你说了算吗?”
“你放心,保证没问题!”
两人一直站在门口谈事,见有学子陆续来了,就约好明天再谈。
进到讲堂,差不多要上早课时,赵泽才一瘸一拐,慢吞吞地走进来。
昨日回家不是还好好的吗?就几个时辰不见,就这样了?
林向安纳闷地问道。
“你这是咋啦?”
一挨着凳子,赵泽就感觉屁股疼,心情低沉地回道。
“昨日回家被我爹揍了!”
“因为那把刀?”
赵泽有气无力,轻点头,“嗯。”
昨日赵老爹看到屋里烦乱的痕迹,又见刀不见了,很生气,等到赵泽回来,把这熊孩子教训了一顿。
怕笑出声来,伤害赵泽的幼小的心灵,林向安轻轻转过头憋笑,稍微缓了一下表情,才又转回来。
换作是他,家里的孩子不打招呼,把贵重物品拿出去玩,高低也得打一顿!
幸好让他拿回去了,不然赵泽今天就不是瘸着来私塾了,怕是得躺在床上了!
“是我的不是,别闷闷不乐了!下午散学时,请你吃好吃的!”
小孩子贪吃,没有什么事情是吃解决不了的!
一顿不行,大不了就两顿呗!
赵泽眼睛瞬间亮了,“吃什么?”
“我倒是想请你吃双皮奶,但没材料。我零钱也不多,只能请你吃冰糖葫芦了!”
“什么是双皮奶呀?”
看样子这孩子只听进去前半句,没听进去后面的话。
“软软甜甜的奶制品,夏天冰一下,加点水果或者煮糯的红豆,味道特别好吃。”
大学时,一室友特爱吃双皮奶,最开始买的吃,后来自己做,经常分给寝室同学吃。
因为简单,基本看几次就会了!只是其他同学很少有这位同学的兴致。
原材料只要牛奶,鸡蛋,少量糖就行了。
正好以后开豆腐店了,就把牛奶换成羊奶试试,也能成为店里的特色小吃。
“你说的我好想吃,要啥材料,我让家里去找,你会做吗?”
这小子一感兴趣就死缠着问到底,让林向安抓狂,干嘛给自己找事。
“以后再说双皮奶,我说的是散学后,请你吃的是冰糖葫芦,你要不爱吃,那就别吃了!”
“李夫子来了,快坐好!”
见李夫子刚走过窗户边,林向安赶紧阻止赵泽的追问,让他专心学习。
辰时一到,李夫子就走进讲堂,身姿挺拔,儒雅风流。
走进来,让人忍不住多看两眼。
只不过眼神冷冷的,破坏了周身的气度,让人不敢对视。
林向安严重怀疑,李夫子为了学生怕他,显得成熟稳重,才装着冷漠的。
“一日之计在于晨,早上读书的好时间,早来的人,多读书,不要浪费光阴。今天继续讲《千子文》,将书打开……”
大概来树人私塾的学子,基础都不太好,所以李夫子讲的很详细。
下午主要认字和写字,不过会留作业。
比如:写字,一天十个字,一个字写20遍。如果抄写有错了,一个字罚写100遍。
没完成作业的得挨手板,别看李夫子儒雅倜傥,但打起人来丝毫不含糊。
还会抽查背诵,他会规定背诵多少,然后抽查时,他打乱顺序,让你背上一句,或者背下一句。
总之每次都不一样,会难为你,但又不会太难,只要你稍微用心都能做到。
*
和吴小山的生意,林向安和王四顺说了,最后成交的价格是25文十斤。
王四顺还给了他五文当提成,给他当零花钱。
当他告诉吴小山时,说特意缠着家里人,磨了很久才答应的,而且又给他砍了2文,能少5文钱。
其实一开始25文就是林向安的心理价格。
告诉别人价格,不要太轻易,得说的辛苦点,才弄到这个价格。
别人听了会舒服,然后觉得占了大便宜,也会感激你的付出。
这件事之后,吴小山还特别照顾他,时不时告诉他一些李夫子的趣事。
比如,李夫子其实爱吃辣,但在外面吃辣影响形象,他从来不吃。
亦或是李夫子很爱喝酒,但喝三杯就醉倒。
都是一些无关大雅的小趣事。
剩下的竹笔,林向安去找了小姨父刘荣。
小姨父家是屠夫,工具多,而且刀锋利,家里即便没小刀,也能找到铁匠去弄一把。
知道他要削竹子,刘荣特意给他弄了一把小刀,有点类似暗器飞刀。
虽然没有赵泽那把好用,但比菜刀要趁手多了。
竹笔,他也试着弄不同的造型,比如笔尖长一点,或者短一点,稍粗点,或者细一点,写出来的效果各不一样。
弄了十只,怕林秋兰闷,他就用竹笔,教她写自己的名字。
王四顺看到了,也加入了其中。
不认识字,以后开店了,怎么记账?他爹有这心,林向安肯定教他认字。
“爹,你得多认点字,以后开铺子就当掌柜了,每天都要记账的,你要不认字,到时候可怎么办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