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沉沉,如同一幅被岁月晕染的画卷,缓缓铺展在天地之间。夕阳的余晖似血,为世间万物都镀上了一层悲壮而又神秘的色彩。我伫立在养龙池边,手中将杨公盘高高举至齐眉之处。这杨公盘,承载着师门无数的秘密与传承,青铜卦纹在夕阳的照耀下,泛起诡异的血光,仿佛在诉说着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
潭水宛如一面巨大的魔镜,平静而深邃,倒映着天边如血的残阳。就在我将罗盘缓缓放入潭水的刹那,奇异的景象发生了。潭水的表面,九道涟漪层层荡漾开来,每一道涟漪都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精心绘制,最终竟神奇地凝合成了《洛书》的图形。这古老而神秘的图形,蕴含着天地间的至理,在水面上闪烁着微光。紧接着,更为不可思议的事情出现了,师父的手迹突然浮现在水面之上,那熟悉的字迹,犹如一道温暖的光,瞬间穿透了我内心的阴霾。
“青崖,看好了——这才是真正的镇龙诀!”师父的声音,仿佛穿越了时空的界限,在我的耳边清晰响起。那声音,带着往昔的谆谆教诲,带着无尽的智慧与力量,让我不禁眼眶湿润。
与此同时,潭底深处传来一阵沉闷而又有节奏的机括转动声,仿佛沉睡千年的巨兽正在缓缓苏醒。随着这声音的响起,整座养龙池遗址开始缓缓升起。池底的青铜碑文在暮色中闪耀着金光,那光芒,柔和而又神圣,仿佛在向世人展示着它所承载的古老文明。那些曾被周家钻机破坏的山体裂隙里,忽然涌出清澈的泉水,泉水汩汩流淌,浇灌出了精美的七星莲纹。这七星莲纹,在泉水的滋养下,熠熠生辉,宛如仙境中的奇景。
我缓缓走近青铜碑文,伸手轻轻抚摸着碑上被炸药熏黑的“天地为棺椁”字样。指尖触碰到碑面的瞬间,我感受到了细微的凿痕。仔细辨认,这分明是师父那娟秀的簪花小楷!曾经,师父在书房中挥毫泼墨的身影还历历在目,如今,却只能通过这字迹,来缅怀他的音容笑貌。
正在我沉浸在对师父的思念之中时,手机突然震动起来,弹出了文物局的简报。简报的最后,附着一张光谱分析图。图上显示,养龙池底存在着巨型磁石阵,而其排列,竟与师父房中那幅《黄河九曲图》完全吻合。刹那间,我猛然想起七年前那个风雨交加的雨夜,师父坐在书房中,手指着图上标注的“龙门”,语重心长地对我说:“治水如相地,顺其势而导其气......”那一夜的情景,如电影般在我的脑海中不断回放,师父的教诲,此刻显得如此清晰。
山风徐徐吹来,带着香炉里的香灰,轻轻掠过新立的衣冠冢。这衣冠冢里,埋葬着的是我对师父无尽的思念与缅怀。我缓缓走到坟前,将师父的枣木杖插入坟前的土地。杖身入土三寸时,地底深处传来一阵清越的龙吟声。这龙吟声,低沉而又激昂,仿佛是大地的心跳,震动频率与锁龙井新换的青铜链产生了奇妙的共鸣,交织成一曲和谐的乐章。
不远处,游客中心的广播正在播放着我的录音:“《水龙经》有云‘水曲则情留’,这就是古人顺应自然的智慧......”这声音,在山谷间回荡,仿佛在向世人诉说着古人对自然的敬畏与尊重。
夜幕如一块巨大的黑色绸缎,缓缓降临。我点燃犀角灯,那柔和的灯光,在黑暗中摇曳,为我照亮了前行的道路。我手持犀角灯,缓缓走向锁龙井。改良后的九宫锁链在月光的映照下,闪烁着银色的光芒,在井壁上投下了神秘的二十八宿星图。这星图,仿佛是宇宙的密码,蕴含着无尽的奥秘。
突然,井底传来一阵熟悉的枣木杖叩击声,三长两短,恰是当年师父唤我研墨的节奏。那声音,如此真切,仿佛师父就在我的身边。我眼眶一热,泪水夺眶而出。
“师父,您看见了吗?”我抚摸着井沿新刻的《青囊补遗》选段,轻声说道,“水利万物而不争......”话音未落,井水忽然泛起七彩光晕,光芒璀璨,如梦如幻。在这光晕之中,师父的虚影踏波而立,他身着那件熟悉的道袍,道袍上的朱砂符咒已化作点点红莲,在光晕中闪烁着迷人的光彩。
山下,万家灯火次第亮起,宛如繁星坠落人间。青龙潭倒映着璀璨的星河,与人间的灯火连成一片,分不清是天上的星辰,还是人间的烟火。我取出新制的黄杨木罗盘,磁针在静谧的夜空中稳稳地指向养龙池方向。那里,正在筹建全国首个古水利风水博物馆,而展柜的第一件文物,是从周天禄焦骨上拓印的《葬经》残章。这残章,承载着一段黑暗的历史,也见证了正义的胜利。
手机突然收到一封加密邮件,附件是某处新发现战国祭坛的星轨图。我望向西北方隐约雷鸣的天际,犀角灯焰无风自动,在玻璃罩里勾勒出甲骨文的“龙”字。那古老的文字,仿佛在向我诉说着新的故事,新的冒险即将展开,而我,将带着师父的教诲,带着对这片土地的热爱,继续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