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达跪伏在地,额头紧贴着冰冷的青石地面,他能感受到皇帝陛下投来的目光,如同实质的刀锋,刮得他后背生疼。
他咽了口唾沫,声音带着一丝颤抖,“陛下,鞑靼此次来势汹汹,分明是看准了我应天府空虚,才敢如此猖狂。”他的拳头紧紧攥起,指甲几乎要嵌入肉里,想起边境百姓遭受的苦难,心中更是焦灼难安。
殿内静得可怕,只有徐达沉重的呼吸声回荡,空气仿佛凝固了一般。
朱元璋听着徐达的话,脸色越来越黑,如同暴风雨前的天空。
他双手撑在案几上,指节因为用力而泛白,咬紧的牙关咯咯作响,那是怒火在胸膛里燃烧的声音。
他身为大明皇帝,岂能容忍外族如此挑衅?
突然,他猛地抬起头,“打!”一个字,如同金石落地,掷地有声。
朱元璋的声音不大,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
徐达听到这句话,心中一震,仿佛压在心头的巨石被搬开了一般
“可是,陛下……”汤和终于忍不住开口,他走到殿中,拱手道:“应天府能调动的兵力,满打满算也不过两万,其中大多还是新兵,此去幽州,无异于飞蛾扑火啊!”他的声音带着明显的担忧,他清楚地知道,两万兵力对于鞑靼三十万大军来说,根本就是以卵击石。
朱元璋的目光扫过汤和,眼中没有丝毫退缩和犹豫,反而更加坚定。
“朕知道,两万兵力不多。”他顿了顿,又冷声道:“但朕决不允许鞑靼铁骑踏破我大明国土!”他的声音坚定而有力,仿佛带着金戈铁马的杀伐之气。
“陛下……”汤和还想再劝,却被朱元璋抬手制止。
他能感受到皇帝陛下内心深处的怒火和决心
徐达跪在地上,感受到皇帝陛下的决心,心中热血沸腾,他猛地抬起头,高声道:“陛下,臣请命出征,带兵前往幽州!”他的声音慷锵有力,回荡在整个大殿之中,带着一股视死如归的豪情壮志。
朱元璋的目光落在徐达身上,他微微眯起眼睛,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殿内一时寂静无声,只有香炉里檀香缓缓燃烧,发出轻微的噼啪声。
汤和看着跪在地上的徐达,心中五味杂陈,他知道徐达的忠勇,但也明白此去幽州凶多吉少。
“陛下,”汤和打破了沉默,沉声道,“臣以为,应立刻传令各地将领,抽调兵力前往幽州御敌,鞑靼三十万大军,仅凭两万兵马,实难抵挡啊!”他拱手深深一拜,语气中带着一丝恳求。
徐达猛地抬起头,双眼圆睁,高声道:“不可!”他语气坚决,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
“汤和,你糊涂了!鞑靼铁骑来势汹汹,若是等各路兵马集结,幽州城早就被踏平了!”他霍然起身,在殿内来回踱步,铁甲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如同他此刻焦躁的心情。
“蓝玉当年以三万兵力,硬生生挡住了北元六十万大军,如今我大明兵强马壮,岂能未战先怯!”徐达的声音越来越大,带着一股怒气,他指着汤和,怒斥道:“你莫不是腿脚歇软,连上阵杀敌的勇气都没有了!”
汤和脸色涨红,他虽然稳重,却也受不得这般激烈的指责。
他深吸一口气,强压下心中的怒火,沉声道:“徐达,你休要血口喷人!我何时说过怕了鞑靼?我只是为大局着想,为将士们的性命着想!”
“哼!”徐达冷哼一声,“为将士性命着想?难道幽州百姓的性命就不是命了吗?你若是怕死,就留在应天府享清福,莫要阻碍我等报效国家!”他猛地转身,再次跪倒在朱元璋面前,高声道:“陛下……”
“陛下,臣愿领两万兵马,即刻驰援幽州!”徐达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掷地有声,带着破釜沉舟的决绝。
他抬起头,目光灼灼地望向朱元璋,眼神中没有一丝畏惧,只有熊熊燃烧的战意。
“臣知道,两万对三十万,看似是以卵击石,螳臂当车!”徐达的声音铿锵有力,仿佛金石交鸣,“但臣敢立军令状,不破鞑靼,臣誓不还朝!纵使战至最后一兵一卒,也绝不让幽州城破,不让鞑靼铁骑踏入中原半步!”
他猛地站起身,在金砖铺就的地面上踱了两步,沉重的脚步声在寂静的大殿中格外清晰,每一步都仿佛踏在朱元璋的心上。
徐达身上的铁甲在烛火的映照下闪烁着寒光,如同他此刻坚定的意志。
“陛下,幽州乃大明北疆屏障,一旦失守,中原腹地将门户大开,后果不堪设想!”徐达的声音带着一丝沙哑,却更加震撼人心,“臣愿以一腔热血,扞卫大明江山,守护黎民百姓!”
他再次跪倒在地,双手抱拳,高举过头顶,目光清明而坚定。
“臣,徐达,请命出征!”
朱元璋看着跪伏在地的徐达,心中百感交集。
他深知此战凶险,也知道徐达此去九死一生,但他更明白,徐达是唯一能够担此重任的人。
大殿内一片寂静,落针可闻。
檀香的烟雾袅袅升起,在空中弥漫开来,仿佛一层薄纱笼罩着整个大殿,更增添了一丝肃穆的气氛。
朱元璋深吸一口气,缓缓开口道:“徐……”
汤和重重地叹了口气,摇头道:“陛下,恕臣直言,此战……恐怕难以乐观。”他抬头,目光扫过在场众人,声音沉重,“鞑靼来势汹汹,三十万铁骑压境,而我应天府,满打满算也只有两万兵马,且多为新募之兵。此番出征,无疑是以卵击石,凶多吉少啊!” 他的话如同冰冷的寒风,吹散了殿内因徐达请战而燃起的些许热血。
殿内顿时陷入一阵死寂。
烛火摇曳,在墙壁上投下斑驳的光影,仿佛无数双眼睛在注视着朱元璋。
所有人的目光都汇聚在了皇帝的身上,等待着他最终的决断。
空气仿佛凝固了一般,令人窒息的紧张感在殿内蔓延开来。
朱元璋的脸色阴沉得可怕,他紧紧抿着嘴唇,眼中的怒火几乎要喷薄而出,他双手紧握成拳,指节因为用力而泛白,关节发出咯咯的声响。
大殿之内,唯有香炉里檀香袅袅,散发着一丝幽冷的香气,那轻微的噼啪声在此刻显得格外清晰,仿佛滴答的计时声,催促着朱元璋做出抉择。
徐达跪伏在地,脊背挺得笔直,仿佛一杆锋利的标枪,等待着皇帝的命令。
他能感受到殿内气氛的压抑,每一声呼吸都显得格外沉重。
他紧紧攥着拳头,指甲深深地嵌入肉中,但他却感觉不到疼痛,因为他的心中充满了对战争的渴望,以及对大明江山的责任感。
汤和的话,无疑给这份渴望蒙上了一层阴影。
他知道,汤和所言不虚,两万兵马对阵三十万铁骑,确实是九死一生。
但他不甘心,不甘心看着幽州沦陷,不甘心让鞑靼铁蹄践踏大明的国土。
他要战,他要用手中的刀,杀出一条血路,扞卫大明的尊严!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每一秒都仿佛一个世纪般漫长。
朱元璋依旧没有说话,他的目光在徐达和汤和之间来回扫视,如同鹰隼般锐利。
他能感受到徐达的决心,也明白汤和的担忧。
他知道,此战关乎大明生死存亡,容不得丝毫马虎。
终于,朱元璋动了,他缓缓抬起头,目光如炬,扫视着殿内的众人,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千钧之力:“朕……”
就在此时,汤和正欲再说些什么,却看到徐达的目光闪烁了一下,那眼神复杂难明,仿佛隐藏着什么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