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恒辰完全扛不住了,沉沉的睡了过去。
翌日。
刘恒辰睁开眼,天已经开始亮起来了,院子里是李鸿武练剑的声音,看来他是醒迟了。
肚子已经开始抗议,他睡眼惺忪的走到院子里和李鸿武打个照面,洗了把脸就去厨房用昨天剩下的野菜和野猪肉简单炒了下。
又拿粗面做了啥都没加的疙瘩汤。便喊两个崽儿起床吃饭了。
一家子吃过饭,两个小崽子已经按耐不住了,李鸿武看了看天色,马上要到辰时了。也不耽搁,把装着野猪肉的背篓扛起,又让刘恒辰背了一个空背篓。走到村口去找牛车。
今天不是赶集日,但是也有三个去镇上办事的要坐车,赶车的汉子是村里张叔的堂哥,叫张大胜。
李鸿武坐过他的车。
去镇上要么自己走一个多时辰,要么坐牛车只消大半个时辰就能到,来回3文钱一个人,单程的话就是2文。李鸿武掏了12枚铜板儿递过去。
相比于张叔张震强来说,张大胜很是沉默寡言,牛车上还坐了一个姑娘,是村里里正的孙媳去年刚嫁过来。看样子估计是去镇上卖绣品的。
另外两人是一对夫妻,男的脚上绑了布条,应是去镇上看大夫抓药。
李鸿武不太爱跟人打交道,虽说在村子里住了快一年,但是他很少下山,家里也没有地种,所以跟村子里打交道的次数不算多。
跟张叔和孙叔比较熟悉也是因为刚过来的时候这俩大汉帮忙收拾了现在住的地方。再加上打猎分赃,一来二去才比较熟稔。
车上的婶子明显是个话多的,她也认识李鸿武,李鸿武人虽然才十三岁,但是人长得高,皮相也好看。
每次到村里都会惹得村里几个大胆又未出嫁的姑娘臊红脸,想跟李鸿武搭上几句话。大家也都知道山头住了家带着两个弟弟的小猎户。
刘恒辰就是个生面孔了,虽然他也是村里多见的老实憨厚的长相。
但是芯子里带来的读过书的文雅气没办法被长相中和掉,再加上这个岁数的身体放到古代,也是养尊处优的小少爷模样。
婶子止不住的打量着
“李大郎,这是谁家的小公子,长得还挺俊的”
“牛大嫂,这是我家表弟”
“哎哟,看你表弟这模样以前是读过书的吧,看着就有种书生气”
“略识字罢了,大嫂可是同张大哥去看脚伤?”
“是了是了,哎呀这还好没有伤到骨头,今天带他去换药抓药,再过几日便好全了”
李鸿武点点头也没再接话,车上的男人是村里的张铁匠的大儿子,上个月帮张铁匠做事的时候砸到了脚。
大树村的人多数为张姓,也有二十来户外姓,除开张姓以外,最多的姓便是周家人了。
这里住了大大小小八、九十户人,在周边村落里算是比较多的。这里有些年头没有天灾横生了,算是比较风调雨顺,平淡安稳的地方。
刘恒辰因为装哑巴所以只是对着牛大嫂笑笑,又揉了揉坐在自己怀里的李岚峰的脑袋,闭上眼睛开始进入意识里看看昨天买的书。
刘恒辰以前学厨的时候,就自发的查过资料,像是东坡肉,或者是一些古代食谱他都有了解,还有香料历史也是看过一些。
当时只是作为闲暇时打发时间的乐趣,没想到如今穿越了倒是能派上用场
他来这边才第三天,了解到的背景知识很有限,以防万一先买本食谱,好因地制宜挑选材料做饭,避免做出一些惊世骇俗的东西。
“恒辰,到了。”
刘恒辰从意识里出来,他感觉自己看了都有个大半天了,没想到才是从村里到镇上的距离。
那看来在自己意识里学东西还不太费时间,难怪有那么多书,要是都跟现实时间一样学,谁看得完啊。
他抱着李岚峰下车,李鸿武则牵着李麟霄,领着三人径直去了一家酒楼,店小二认识李鸿武,把他引到后院,让另一个伙计给他算斤两,然后自己去找掌柜的。
五十二斤的野猪肉,每斤算给李鸿武四十文,拿了二两一钱。
刘恒辰发现用来称重的秤,应该不是自己用惯的一斤等于十两,而是好像十二两为一斤。他暗自记下这一点。
刘恒辰不知道这边物价是怎样,拿牛车的价格做了对比,2文一趟,估计是一块两块钱。
那这猪肉也卖了千把块。他暗自咂舌,这上一趟山都能赚个一千多。这也太好活下去了
他完全不知道,山里猎这种体型的野猪有多难,野猪机灵难猎,亏得是李鸿武有功夫,箭术也出彩。
上那么多次山总共就碰到三回,一回给跑了,一回不够大。
只有这回是正儿八经的赚钱。
不过更让刘恒辰吃惊的还在后头,野猪皮子卖了给了镇上的员外郎,得了整整8两。
刘恒辰被钱砸晕了头。看向李鸿武的眼光也不禁热切起来,仿佛在看一棵摇钱树
感受到身后人的“崇拜”目光,李鸿武勾起嘴角,大手一挥,丢给刘恒辰5两碎银。
“若有什么需要购置的尽管买,小爷有钱”
*我草傍上大款了啊啊啊啊
刘恒辰也不客气,跟着李鸿武一路挑挑选选,先是去坨商那里买了几斤粗盐和两斤细盐,看到有冰糖也称了一把,又买了一罐白砂糖。
拐到衣裳铺子里给自己买了两套成衣和两双白棉鞋,也没撇下李鸿武和两个小娃娃。一人买了一套成衣,一双鞋。
刘恒辰只会缝缝补补,做衣服这种事情实在太难为他了,不过家里没有针线,也顺手购置了一些。
想起家里家里硌人的麻布手巾,他又买了几条棉布的塞进李鸿武的背篓。
白棉鞋也赶紧换掉脚上的oversize款,总算是可以好好走路了。
路过一些摆摊的小贩也没有放过,竹制的漏勺买了俩,还有一些比较便宜的劣质瓷盘和调料罐子。
又购置了十斤大米和两斤粟米,细面买了四斤,又在隔壁油坊买了一斤香油和一罐猪油,许不是灾年,这些米面粮油的价格都不算贵。
米不是上好的精米,六文一斤,粟米四文一斤。面总共花了四十文,香油六十,猪油一罐八十文。他把米放自己背篓,剩下的丢给了李鸿武。
看到也有卖小鸡仔的,他本想等回去让李鸿武跟他一起搭个鸡棚再说,但是李岚峰嚷嚷着想要。
他便买了六只,小鸡仔还不算贵,一只二十五文,这小贩还信誓旦旦的说都是小母鸡,个顶个的能下蛋。
刘恒辰也不会看公母,打算先买回去再说。竹篮拿着麻布盖上,让李麟霄提着。
又去铁匠铺子买了把镰刀割鸡草,铁器还是有些贵的,李鸿武也是头一次来又不会砍价,刘恒辰也不能开口讲话,只能原价一钱买走了。
铁匠铺子就是张铁匠开的,平日里就在铺子住着,隔几日才把铺子丢给带的学徒,回村待一天,倒是没在这里瞧见张大哥。
还有小摊贩卖种子的。
刘恒辰知道院子后面有空地,稍微刨一刨杂草,再拿那个旱厕的农家肥来灌也挺省事。
便买了白菜萝卜和油菜的种子。回头又跑去铁匠铺花了五钱买了锄头和铁锹。
李鸿武就像是现代陪着自己对象逛街的男人一样,刘恒辰在前边挑着,他在后边接东西。
背篓已经塞了一大半,腰上挂着一把镰刀,一手拿着铁锹和锄头,另一只手牵着李麟霄。
刘恒辰目的性很强,他在家这两天看到家里缺东少西的,正好趁着今天出门稍微补全一些。
路过脂粉铺,他让李鸿武和俩崽先在外边候着,免得身上丁零当啷碰坏东西还得赔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