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伦敦工作了一段时间后,我逐渐适应了这里的生活节奏,但语言依旧是个不小的障碍。虽然我能勉强和同事们沟通,但每次对话都显得有些吃力,尤其是当他们用快速的英式口音交谈时,我常常需要反复确认才能理解他们的意思。
幸运的是,小白一直在我身边。她不仅英语流利,还总是耐心地帮我翻译和解释。有一天,她笑着对我说:“子墨,要不我教你英语吧?作为交换,你教我做一些华夏美食,怎么样?伦敦的食物虽然不错,但总觉得少了点家乡的味道。”
我欣然答应:“好啊,正好我也需要一个语言老师。”
从那天起,小白每天下班后都会来我的公寓,教我一些实用的英语表达和发音技巧。她的教学方法很灵活,常常通过日常对话和情景模拟来帮助我提高。虽然进步缓慢,但我能感觉到自己的英语在一点点变好。
有一天,我在厨房里做了一道红烧肉,香气四溢。小白刚进门就闻到了香味,眼睛一亮:“哇,徐子墨,你还会做饭呢,好香啊!来伦敦就没吃过这么香的饭菜。”
我笑着招呼她:“来尝尝,我手艺还可以吧。”
小白迫不及待地夹了一块红烧肉放进嘴里,眼睛顿时亮了起来:“太好吃了!子墨,你这手艺简直绝了!”
我笑了笑:“喜欢就多吃点。”
小白一边吃一边说道:“那作为我教你英语的交换,我能来蹭饭吃吗?我交饭钱的。”
我摆摆手:“行啊,但是交饭钱就不用了。”
小白却执意道:“必须交。你教我做饭,我教你英语,这是公平交换。但食材是你买的,我不能白吃。”
我无奈地笑了笑,只好收下她的饭费。不过,每次她离开后,我都会偷偷把钱塞进她的包里,或者下次买菜时多买一些她喜欢的食材。
渐渐地,我们的关系变得更加亲密。小白不仅是我的语言老师,也成了我在伦敦最亲近的朋友。她常常和我分享她在昆曲表演中的趣事,而我也会和她聊起我在华夏戏曲中的经历。
有一天,小白突然问我:“子墨,你为什么会来伦敦?”
我愣了一下,随即笑了笑:“为了学习,也为了……放下一些过去的事情。”
小白点点头,没有多问,只是轻轻拍了拍我的肩膀:“不管过去如何,现在你有我陪着你。”
我看着她温暖的笑容,心里忽然觉得,伦敦的生活并没有我想象中那么孤单。
一天傍晚,我从剧院回来,刚走进公寓楼的楼道,就看见小白站在她家门口,手里拿着手机,眉头微皱,似乎在为什么事情发愁。我走上前,轻声问道:“小白,怎么了?看你一脸愁容。”
小白抬起头,看到是我,勉强笑了笑:“啊,徐老师,你回来了。我家客厅的灯坏了,我喊了工人来修,但到了下班点他们还没来,说是今天来不了了。”
我看了看她家的门,又看了看她手里的手机,笑道:“那我帮你换吧,换个灯泡而已,不是什么难事。”
小白愣了一下,随即眼睛一亮:“啊,徐老师,你还会换灯泡?好全能啊!”
我笑了笑,摆摆手:“这算什么全能,就是些生活小技能而已。走吧,我去看看。”
小白连忙打开门,带我进了她家。客厅里果然一片昏暗,只有厨房的灯还亮着。我抬头看了看天花板上的灯座,问道:“你有备用灯泡吗?”
小白点点头,从柜子里拿出一个新灯泡递给我:“给,这是前几天买的,还没来得及换。”
我接过灯泡,搬了把椅子站上去,小心翼翼地拧下坏掉的灯泡,然后换上新的。小白在下面扶着椅子,有些担心地说道:“徐老师,你小心点,别摔着了。”
我笑道:“放心吧,这点高度还难不倒我。”
换好灯泡后,我跳下椅子,拍了拍手:“好了,你开灯试试。”
小白按下开关,客厅顿时亮堂起来。她开心地笑道:“太好了!谢谢你,徐老师!你真是我的救星。”
我摆摆手:“小事一桩,不用客气。以后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尽管说。”
小白点点头,眼里满是感激:“徐老师,你真是太厉害了,又会做饭,又会换灯泡,简直无所不能。”
我笑了笑:“哪有那么夸张,就是些生活琐事而已。对了,你晚饭吃了吗?”
小白摇摇头:“还没呢,本来想等工人来了再出去吃的。”
我看了看时间,提议道:“那要不来我家吃吧?我刚买了些菜,正好可以做点华夏美食。”
小白眼睛一亮:“真的吗?那太好了!不过我得交饭钱。”
我无奈地笑道:“行行行,你说了算。”
两人相视一笑,气氛轻松而愉快。小白锁好门,跟着我一起上楼。路上,她忽然说道:“徐老师,你真是个好人。”
我笑了笑,没有接话,心里却觉得,在这异国他乡,能有一个像小白这样的朋友,真是件幸运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