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十三 宣州城百里外
七日前自长安动身的白昭,星夜兼程,一路跋山涉水,终于是赶到了江南道地界。
江南道作为大乾十道之一。
东邻海,西抵蜀。南极五岭,北带长江,有州十四。
地势多平原丘陵而又河网密布,湖泊众多。
长江贯穿东西,太湖、鄱阳湖等大型湖泊点缀其的同时又四季分明,雨量充沛。
优越的地理环境以及宜人的气候条件,孕育出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这让江南道不仅仅是历代中原王朝经济最为繁荣的地区,江南文坛同样是享誉天下。
素有“鱼米之乡”和“江南多才俊”的美称。
可一路走来,所见所闻却让白昭越发的沉默。
犹记得一年多前他问剑江南,那时候的江南风光真就如同诗中所言: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可如今呢,本该是“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桑蚕又插田”的时节,白昭却只看到道路两旁的农田中空无一人,桑田变水泽的景象。
大片的禾苗被洪水吞没,大群面黄肌瘦的灾民们顶着连绵不断的阴雨,在往外逃!
那些拖家带口的难民们,虚弱的身躯在冰凉的雨中不停颤抖,却依然不肯停下前进的脚步。
他更看到不乏有父亲买女换粮,养了十几年的女儿,到头来却只能从那些富户手中换来几斗掺着沙砾的糙米……
白昭无法指责这些人什么,他清楚的知道。
他们也只是为了活命罢了,真的只是为了一口吃的这么简单!
如今处境已经艰难到了这种地步的灾民们,接下来是不是该演变成易子而食了?!
白昭不知道。
他只知道江南灾情已经严重到了这种地步,江南的官员居然还能上报谎称今年只是个别地方稍有灾荒,整体依旧风调雨顺。
若不是苏州刺史的密报,是不是只有等到了江南灾民暴动造反了,这些人才会知道事情的严重性?!
哦……不对,也许这些贪婪的家伙还会借灾民造反这个借口,趁机抹除一切痕迹,并反手把暴民的帽子扣在这些可怜人的头上,请朝廷派兵镇压……
情报上的文字没有重量,往往只是寥寥几笔,凝聚的却是成千上万人的血泪。
白昭未曾亲眼见到之前,还真无法体会这种既令人心头酸涩又对那些食肉者燃起滔天怒火的感受。
只能说白昭之前虽以一个侠客的身份游历江湖,但他镇北王世子的身份终归是摆在那里的。
金银无忧,美人伴侧。
民生之多艰,他很少能体会的到。
而今亲眼目睹的白昭,再也无法做到漠然视之。
他虽接济不了那么多张要吃饭的嘴巴,可他的刀,却能砍下那些猪狗的人头!
要知道,白昭下江南,本就是为杀人而来!
头戴斗笠,身披蓑衣的白昭深吸了一口细雨下潮湿微凉带着土腥味的空气,胸中杀意缓缓平息。
不急,他才刚到江南,有的是时间把这些畜生一个个揪出来!
牵着一匹普通骏马的白昭身着玄色粗布麻衣,深一脚浅一脚的走在宣州城外的泥泞官道之上。
既然是要秘密调查,低调行事,那白昭自然要淡化自己的存在感。
放着他那匹日行千里的乌云踏雪不骑,换成了普通马匹。
脱下锦缎华服换上了粗布麻衣。
可只是这些还不够,白昭那俊美到让男人都羡慕的脸和满身贵气,不是换身衣衫就能掩盖的。
习得老莫一手改头换面之术的白昭,干脆用上了自己前世的模样。
前世作为王牌特工,他本来的样子可谓是普通至极,丢在人堆里一点也不起眼。
换脸加上他的影帝级演技,如今的白昭可以自信的宣告,就算春桃那丫头见了他,都认不出他来。
走在官道上的白昭见雨势有加大的迹象,抬头看了看阴沉沉的天幕后,翻身上马。
连日的阴雨让白昭无法通过太阳的位置来准确判断时间,只能通过估算来推测到再过一个时辰,应该就天黑了。
故而不想被淋成落汤鸡的白昭,才会加速赶路,以期能够在暴雨降下之前,找到一家客栈歇脚栖身。
天色阴沉,道路两旁不时闯入白昭眼角余光的森森白骨,同有些昏暗的环境对比之下显得尤为明显。
对这些,白昭从接近宣州就有了心理准备。
宣州作为江南道最西侧的州郡,同蜀地接壤。
受蜀地彪悍民风的影响,加上宣州离长江较远,导致宣州远不如苏州那般繁华。
从宣州逃出去那些灾民已经是这般惨了,那没逃出去的,下场可想而知。
白昭和姜无双的分工不同。
姜无双作为明面上的南巡钦差,乾皇其实也没太指望她能拿到多少官员贪腐的证据。
因此干脆让她光明正大的去江南东道,这江南最繁华且灾情不严重的几个州中象征性的调查赈灾,这样也好稳住一些人的心,为白昭创造机会。
而白昭既然是去杀人的,那他自然是选择哪里灾情最严重,就从哪里开始,一路杀过去!最后再和姜无双汇合。
白昭把第一站的选择放在宣城,正是此理。
经过小半个时辰的雨中疾行,白昭总算在夜色降临之后,细雨变成暴雨之前,于风雨中依稀看见了前方不远处,有一家客栈正孤零零坐落在荒野之中。
驾!
精神一振的白昭扯动缰绳,催使胯下有些疲累的骏马加把劲。
吁~
半柱香后,赶到客栈的白昭勒停骏马,翻身而下。
夜色如墨,疾风裹挟着骤雨,打在破旧客栈的瓦檐上,发出绵密的声响。
白昭牵着马快走几步,将马儿拴好在一侧的马厩中避雨,随后步至客栈门外。
他伸手推开客栈的门,门轴发出“吱呀”一声令人牙酸的呻吟,入目所见客栈内的情况,让白昭斗笠下一双冷冽如刀的眼睛轻轻眯起,客栈外的雨,愈发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