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家没个穷亲戚?
家里发达了最害怕别人上门来打秋风了。
俗话说,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谁都喜欢发达富有的亲戚。
只是看刘氏这样寡淡的神色,心里指不定多喜欢呢,她家男人上战场死了,家里就几个孤儿寡母,穷的冒烟,要说没其它心思,谁信呐。
刘氏却不管别人是怎样辗转心思的,他眼下心里只有手里的活计。
今年新种下的玉米,这会儿要除第一次草,家里穷,就指望这几亩地吃饭了,可要好好的伺候着。
庄稼金贵,半点都怠慢不得,你一旦怠慢了它,秋天就没有粮食吃了。
——————————
第二日,工程就开始了,只不过被事先围上了一块布遮挡了别人的视线。
有人就好奇了,问康穗:“这咋回事啊?咋用一块布遮挡着呢?怕被别人看见啊?”
康穗装模作样道:“哎,我也不知道啊,可能是怕别人偷学他们的技术吧,这才用一块布遮挡着。”
村里人没话说了,纷纷下地干活去了。
热闹好看是好看,只是看多了,家里的活计就做不完了,慢别人一截,秋日收成就要晚一点了。
康穗钻进围着的布里面,看那些工人们不遗余力的挖着地基和他要的地下室。
地下室高两米四,地基就要挖两米七,土地是雨花石混杂着树根的,一行人的力气也不是吹的,专业得很,两天过去,地基就挖出来了,然后就是做硬化,康穗没见过,看得很仔细。
地下室和地基很快紧锣密鼓的完成了,仅仅过了九天,然后风干两天,接着就是墙面的修建。
十二个工人,安排有序,快速且娴熟的干着活,康穗就天天跑过来盯工,很快,墙面也快速的搭建起来了,等到风干三天,接着就开始上横梁,钉椽皮,然后开始铺盖瓦片,一整套动作下来,行云流水。
康穗赞叹不已,这群工人的能力还是不错的,他第二天就去镇上割了一条肥肉回来给他们吃。
工人们吃了康穗的肉,干活自然更加卖力了,最后就是院子里和屋子里的地砖铺设,还有院子围墙的建造。
这些也不需要多长时间,十二个人,花了十来天的时间,就圆满的完成了任务。
最后就连院子里的泥土,也是工人们帮着弄来的。
康穗眼睁睁瞧着这样一个房屋落成了,心里都是满满的幸福感。
拥有一个自己自己的小屋真的是很幸福的一件事。
一个月过去后,房屋总算建造完成了,遮挡的布揭开的一瞬间,村里的人都来看热闹了,站在屋子外面,看着崭新的房子,高大结实的围墙,个个都羡慕得流口水。
康大山和康奶奶看着,心里也高兴得厉害,以后孩子们也能住上好房子了。
屋子里还要收拾,众人就没进去看,站在外面看了一会儿就离开了。
工期结束了,工人领头就来和康穗结算剩下的工钱了。
康穗先在屋子里仔细查看了一下,再去地下室里走了走,觉得这个工程完成得还不错,地下室的入口在储物室里,掀开地板就能进去查看。
最后便一起结算了工钱。
没过两天,康穗预定的家具就全部送来了,被工人们抬进了各个屋子里,康穗亲眼瞧着他们抬的,弄完了,再结清剩下的工钱。
一座新房就这样落成了。
然后还有一件事情,就是选一个好日子,办一个搬家酒,邀请村邻们来吃饭,这也是自古就有的习俗。
康穗回到了镇上,把父亲和爹爹一起接了回来。顺便买点东西。
实则是从空间里拿出来的,四条厚棉被,还有八条薄一点的棉被,夏天盖,还买了几套衣服,一家三口人,每个人买了十来套衣服,顺便给爷爷奶奶每人带了两套衣服,当然,还买了一些粮食带回家。
值得一提的是,康裕的腿伤在日日的灵泉水滋养下,已经好的差不多了,一点伤口都没有了,还能小跑几步,不过皓越不让他跑,硬是等他全部都好起来才让他慢慢的走动恢复正常。
一家人回到梨花村的时候,众人又震惊了,不是说康裕伤了腿,以后都干不了活了吗?那这个活蹦乱跳,精神矍铄的男人是谁?
还有,怎么买了这么多东西?好多棉被,崭新的,散发着阳光气味的。
这康家,果然是发达了呀。
这都衣锦还乡了。
康穗没在意别人的目光,让赶牛车的人到了自家门口,三个人再把东西放进去,赶牛车的人就走了。
皓越站在院子里,伸了一个懒腰,四处走走看看,表示对这里很满意。
山清水秀,空气清新,院子里还可以种花,旱厕安排在后院,以前的破屋子也被修缮好了,康穗决定用老房子来养点家畜。
这也是康穗要求的,以后养点鸡鸭,他不在家里的时候,父亲和爹爹也能吃点好的。
房子落成了,康裕,康穗,还有皓越就一起拎着点东西,去看康大山和康奶奶了。
康裕第一次看见自己这具身体名义上的爹娘,就感觉到了莫大的亲切,康大山和康奶奶都很慈祥,虽然长得不像康裕现代世界的亲爹娘,但对康裕很好。
两个老人拉着康裕眼泪汪汪,不停地说着孩子受苦了之类的话,搞的康裕很是不好意思。
但他也十分真挚的喊了人。
“父亲,娘。”
两老人又是眼泪汪汪的答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