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抵高潮,民意得伸张
李明站在窗前,夜风轻拂,那风像冰冷的小手划过他的脸颊,吹动他的衣袍发出轻微的沙沙声。
他的目光投向远处,城墙上的灯火星星点点,微弱的光线在黑暗里闪烁,如同散落在黑夜里的萤火虫。
他深吸一口夜晚有些凉意的空气,嘴角勾起一抹自信的弧度。
宋濂要告状?
呵,老顽固,尽管放马过来吧!
他知道宋濂联合了一批老学究,正准备联名上书朱元璋,给他安上“扰乱朝纲,祸国殃民”的罪名。
但李明丝毫不慌,他早已料到改革会触动一些人的利益,必然会遭到反击。
只是没想到,这老小子动作还挺快。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谁怕谁啊!
他回到桌案前,点燃一支蜡烛,蜡烛芯燃烧时发出轻微的噼啪声,昏黄的灯光映照在他平静的脸上,那灯光的热度仿佛能让他感受到一丝安心。
他提笔写下几个字——“民心所向,大势所趋”。
宋濂等人,不过是螳臂当车,蚍蜉撼树!
他们的反对,只会更加坚定他改革的决心。
第二天一早,李明便动身前往刘伯温的府邸。
他知道,刘伯温虽然没有明确反对改革,但也一直持观望态度。
要化解这场危机,必须争取到刘伯温的支持。
刘伯温的府邸,古朴而雅致。
李明走进书房,只见刘伯温正坐在案前,手捧一本书卷,眉头紧锁,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先生,打扰了。”李明拱手行礼。
刘伯温抬起头,看到是李明,微微一笑:“是九公子啊,快请坐。”
李明也不客套,直接开门见山:“先生,关于我推行的改革,想必您也听到了一些风声……”
刘伯温放下书卷,沉吟片刻,皱着眉头说道:“九公子的改革,确实有些激进,你可知这改革一旦推行,朝中必定动荡不安,各方势力难以平衡,也许会引发内乱,这可是动摇国本之事啊。”
李明微微一笑,目光坚定地说:“先生,改革的阵痛在所难免,但长痛不如短痛。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大明江山,为了百姓福祉。元廷腐败,民不聊生,百姓苦不堪言。我们推翻暴政,建立新朝,难道是为了延续旧制度,让百姓继续受苦吗?如今的大明就像一个病入膏肓之人,若不猛药去疴,难道要眼睁睁看着它衰败下去?”
刘伯温沉默了,他看着李明,李明的话,如同一道惊雷,在他心中炸响。
他一直以来,都专注于权谋策略,却忽略了最根本的问题——民心。
李明继续说道:“先生,我知道您担心改革会引起动荡,但长痛不如短痛。与其让问题积压,最终爆发更大的危机,不如现在就进行改革,将隐患扼杀在摇篮之中。阵痛是不可避免的,但只要我们坚持正确的方向,最终一定会取得胜利!先生,您是当世奇才,您的智慧和谋略,对于大明来说至关重要。我希望您能够支持我的改革,与我一起,为大明,为百姓,开创一个新的时代!”
刘伯温看着李明,眼中渐渐流露出赞赏之色。
他被李明的真诚和决心所打动,也被他描绘的未来所吸引。
“九公子,老夫佩服你的远见和魄力。”刘伯温起身,对着李明深深一揖,“老夫愿意助你一臂之力!”
李明大喜过望,连忙回礼:“多谢先生!有先生相助,大事可成!”
两人相视一笑,一种惺惺相惜的氛围在书房中弥漫开来。
与此同时,皇宫之中,宋濂正声泪俱下地向朱元璋控诉李明的“罪行”。
“皇上,九公子推行的改革,简直是胡闹!他竟然要废除科举,改用什么……什么‘学校’选拔人才,这简直是荒谬至极!还有,他还说什么要减免赋税,鼓励商业,这不是要动摇国之根本吗?”宋濂说得唾沫横飞,那飞溅的唾沫星子似乎都要溅到朱元璋的龙袍上,仿佛李明犯下了滔天大罪。
他身后的几个老学究,也纷纷附和,一个个义愤填膺,声音在空旷的宫殿里回荡,仿佛要将李明生吞活剥了一般。
朱元璋坐在龙椅上,脸色阴沉,一言不发。
他听着宋濂的控诉,心中不禁泛起一丝疑惑。
李明推行的改革,确实有些激进,但他总觉得,李明似乎另有所图……
“皇上,您一定要阻止九公子,否则大明江山危矣!”宋濂声嘶力竭地喊道,那声音在宫殿里嗡嗡作响(听觉)。
朱元璋眉头紧锁,缓缓开口道:“宋爱卿,你先下去吧,朕会考虑你的意见。”
宋濂还想再说什么,但看到朱元璋不耐烦的眼神,只好悻悻地退了下去,脚步在宫殿的地砖上发出沉重的声响。
朱元璋看着宋濂离去的背影,他心中暗道:“重九,你到底想干什么?”
李明推行的改革,如同春风般吹遍了大明疆土,百姓们奔走相告,欢呼雀跃的声音传遍大街小巷。
他们不再像从前那样愁眉苦脸,而是充满了希望和活力。
市井之中,人们见面不再是唉声叹气,而是互相道贺:“听说没?赋税减了!以后日子好过喽!”“可不是嘛!多亏了九公子,真是个大好人啊!”
菜市场里,阳光洒在众人身上,一位老农激动地握着李明的手,他粗糙的手掌像砂纸一样摩擦着李明的手,老泪纵横:“九公子,您真是活菩萨啊!俺们这些泥腿子,终于能喘口气了!”周围的百姓也纷纷围了上来,一个个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七嘴八舌地表达着感激之情,那嘈杂的声音像欢快的乐曲。
李明看着一张张朴实而充满希望的脸,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他知道,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这才是他想要的盛世,一个真正属于百姓的盛世!
皇宫之中,朱元璋看着百姓送来的万民伞,听着探子回报的民情,龙颜大悦。
他猛地站起身,对着宋濂等人说道:“你们看看,这才是民心所向!重九的改革,利国利民,朕为何要阻止?”他转向李明,眼神中充满了赞赏:“重九,你做得很好!继续推行你的改革,朕全力支持你!”
李明心中一阵狂喜,他知道,自己赌对了!
他对着朱元璋深深一拜:“臣弟定不负皇兄厚望!”
改革的春风,吹遍了大明江山,带来了勃勃生机。
然而,在远方,一些阴暗的角落里,却隐藏着蠢蠢欲动的势力。
他们看着大明的变化,“这朱重九,真是个祸害!”一个阴森的声音响起,“他坏了我们的好事!”
“哼,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子,也敢跟我们斗?”另一个声音充满了不屑,“咱们走着瞧!”
黑暗中,几双眼睛闪烁着寒光,仿佛毒蛇一般,令人不寒而栗。
他们秘密商议着,阴谋的种子在黑暗中悄然生根发芽……
“传令下去,”其中一人低沉的声音打破了沉默,“密切关注李明的动向,找到他的弱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