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办法了,清灵只能使用双剑合璧,与第八道天劫对抗,这对清灵在雷霆之内操控飞剑的要求太高了,清灵本体终于感受到了雷霆过身的酥麻,真难受啊,好在身体经过了天地灵机的强化,清灵抚平被过电后的爆炸头,嘴角扯了扯,不好办了啊!
此时,清灵抬头看向天上那威力最大的第九道劫雷,不禁犯难了。
她眉头紧锁,眼中透露出一丝决然之色。在这危机关头,清灵一狠心,毅然操纵倚天青虹二剑,在第九道劫雷还在酝酿之时,便冲天而起,她竟要以身历劫,去云海中消磨劫雷威力。
经过前八次天地灵机的灌体,清灵的肉身已经感觉要撑爆了,刚刚过电的瞬间,她心中明悟,这样不行,必须经历天雷加身,才能将这些灵机彻底转化为肉身的强大力量,将这股来自天地的力量真正转化为自身的力量。
清灵运转双剑合璧,施展出琼霄御剑术的绝招 —— 雷霆落。
不过,这次她并非向下劈斩,而是将双剑雷霆向天上举,与那第九道劫雷对轰而去。
只见天空中光芒万丈,雷声轰鸣,清灵的身影在光芒与雷声中显得格外渺小却又无比坚毅。她毫不畏惧地运转自身的五雷正法,在劫云中御剑穿行,那潇洒的身姿仿佛与天地融为一体,成为了这浩瀚天地间的一抹独特风景。
刀光剑影皆抛却,海阔天空任往来。
双手推分黑白外,一心参透败胜埃。
无剑无尘心自阔,随缘随化意悠哉。
历经劫数金丹就,风雨乘风展壮怀
在那翻涌如怒涛的雷海劫云之内,清灵身姿矫健,飞掠似电,每一次穿梭都带出一道残影,游走如龙,身形变幻莫测。
她的身影在劫云的映衬下,宛如黑暗中舞动的精灵,引得围观众人不禁齐声惊呼,那此起彼伏的惊叹声仿佛要冲破云霄。
此刻的清灵灵台紫府内,阳神与拜月法相完美融合,三足玉蟾也被清灵的意志激发,光芒大放,其蛤蟆背上星辰闪烁,璀璨夺目,那颗蕴含着清灵气血之力的气血狼烟弹珠,在光芒的笼罩下,缓缓朝着蛤蟆法相的身影靠近,最终与之相融。
融合之后,三足玉蟾竟仿佛拥有了实体身形,似是重塑肉身。
然而,仔细端详,却发现并非真正的血肉之躯,而是一团凝实的血影分身,呈现出三足玉蟾的模样,与三足玉蟾法相紧密相合。
这样一来,清灵的神念大涨,控制倚天剑与青虹剑越发得心应手。
清灵身处天雷劫云之中,劫雷如狂怒的蛟龙,一道道狠狠劈落在她的身上。
她的神躯被雷劫肆虐,麻痒之感如电流般传遍全身,但她却咬牙坚持。在这生死考验之际,天地灵机如灵动的精灵,纷纷涌入她的血肉之中,与之相互交融。
她的肉身强度竟在这一瞬达到了与妖兽相当的程度,任凭雷劈,却坚如磐石;纵遇火烧,也毫发无损;
体表水华流转,仿若清泉环绕;周身流风承云,恰似仙子临世。
只是身上的衣物,终究抵不过劫雷的威力,早已化作纷纷扬扬的飞灰,好在还有那神道法相幻化成神道官袍,这神道官袍倒是耐得住雷劈,为她遮挡住身躯。
如此激烈的对抗,足足持续了一刻钟之久,那第九道劫雷的恐怖威势,才在清灵的顽强抵抗下,渐渐被消磨殆尽,消散于无形之中。
劫雷过后,清灵赶忙施展法术,换上一袭崭新的法袍。
只是她的头发,因劫雷的影响,根根竖起,好似一个夸张的爆炸头,模样颇为滑稽。
她无奈地笑了笑,随即召来一颗晶莹剔透的水球,在水球的包裹下,认真地洗头洗脸,而后轻念咒语,施展清洁术。
片刻之间,尘垢尽去,她又变回了那个风姿绰约、翩翩出尘的女仙。
然而,清灵抬头望向天空,心中不禁泛起一丝疑惑与不安。那本该散去的黑云,为何依旧沉甸甸,丝毫没有消散的迹象?
就在她满心狐疑之时,变故突生。
只见遥远的天际,金乌大日仿佛受到某种神秘力量的召唤,一丝炽热无比的太阳火烈之光,直直地射入云海之中。
刹那间,劫云再次剧烈翻涌起来,原本漆黑如墨的黑云,竟缓缓转变为灰白色,雷光在云层之中隐隐闪烁,似是在积蓄着更为恐怖的力量。
清灵见状,脸色瞬间变得煞白如纸,一股强烈的天敌气息扑面而来,令她浑身的寒毛都竖了起来。
与此同时,灵台紫府内的三足玉蟾也感受到了这股致命的威胁,“咕呱呱” 地乱叫起来,声音中满是恐惧与不安。
清灵的脑海中,仿佛接收到了来自天地传给她讯息,瞬间有所感悟。
原来自己本就属于阴灵之体,而三足玉蟾作为拜月法相,更是阴中之阴,这般异类觉醒,难怪会引发如此激烈的天劫。
仿佛是被清灵刚才飞入云海挑衅老天的回应,老天的意志这样说的:“老天我定要给你点颜色瞧瞧,让你知道天有多高!接招吧,你这个血脉天骄,一星半点的太阳真火,阳雷天劫!”
清灵心中大惊,满心懊悔,很想对着老天大声呼喊:“我错了,我真的错了,这招我不接啊,接了真的会死人的!”
她满心委屈,暗自思忖:“老天为何老是这般与我作对?幼年时便让我失孤;少年时又让我饱受短寿之苦;如今成年了,竟还要额外给我多加第十道雷劫,这是要将我逼入绝境啊!”
清灵满心沮丧,她清楚地感应到,自己根本扛不下来这道雷劫。
这是阴阳之间的绝对克制,那太阳之阳,哪怕只是一星半点,却比她自身的阴属性强大太多太多。在这股强大的阳力面前,她感觉自己就如同阳光下的雪人,随时都可能融化消逝。难道,真的要就此闭目等死了吗?她的心中充满了绝望。
就在清灵几乎要放弃之时,灵台紫府内的三足玉蟾焦急地呱呱叫着,那叫声仿佛带着一股不屈的力量,好似要唤醒沉沦在绝望中的清灵。
它在灵台紫府内疯狂地一蹦一跳,不停地转圈,就如同往日追逐月亮那般执着,呈现出逐月追日之态。
清灵呆呆地望着眼前这片白云雷海,眼神空洞,思绪却不由自主地飘回到了此生的点点滴滴,仿佛在进行着死前最后的告别。
三足玉蟾见清灵依旧沉浸在绝望之中,不禁生气了。
此刻它拥有了血影化身,只见它在清灵的脑海内用力跺脚,那仅有三条腿的身体,却爆发出惊人的力量,每一次跺脚,都仿佛在清灵的心头重重一击。
清灵终于被这突如其来的震动唤醒,她下意识地看向灵台内的三足玉蟾。
只见三足玉蟾正按照一种既定的步伐,有节奏地跳起落下,在灵台内一圈又一圈地转圈。清灵心中一动,暗自思忖:这难道是要演示阴阳流转之道吗?
阴中有阳,阳中有阴,这便是太极之理啊!
人皆有阴阳五行,每个人体内的阴阳五行之力,或多一些,或少一些,但必须全部具备,方能维持生命的平衡。若全是阴力,那便是鬼;若全是阳力,就是怪。
清灵仿佛在这一刻悟道,心中豁然开朗,似乎明白了应对眼前危机的关键所在。
清灵默念静心咒,在这劫雷酝酿的云海中,感悟大道。从小被死亡追逐的清灵,早就练就了一颗随遇而安的心。
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岗。他弱由他弱,明月照大江。
清灵又想起了前世胡大师的曲、林大师的词。
刀光剑影不是我门派,天空海阔自有我风采。
双手一推非黑也非白,不好也不坏,没有胜又何来败,没有去哪有来。
手中无剑心中无尘,才是我胸怀,随缘而去乘风而来 ,才是我胸怀。
唇枪舌剑不合我姿态,天空海阔才是我风采 。双手一推非虚也非实,不慢也不快 ,没有胜又何来败,没有动哪有静。
手中无剑心中无尘 ,才是我胸怀,随缘而去乘风而来,才是我胸怀。
清灵脑海中响起乐曲,她站立云端,随风而动。
清灵在劫云下,身姿似融入微风,缓缓起势。她双手如抱无形圆球,掌心含力,柔和且沉稳,恰似太极阴阳鱼相互交融。
随即,野马分鬃一式,脚步轻盈挪移,如行云流水。双臂开合间,一臂前探如探囊取物,另一臂后引似轻挽流霞,周身劲道连绵不断,刚柔并济。那动作,仿佛在空气中勾勒出一幅灵动的画卷,每一处转折都圆润自然,毫无滞碍。
揽雀尾时,她以腰为轴,带动四肢。前掤时,劲力如张满之弓,蓄势待发;后捋则似顺水推舟,轻巧化解。挤按之间,力量的转换不着痕迹,如春风化雨,却又暗藏千钧之力。
整套太极拳法,清灵打得神定气闲。她的眼神专注而深邃,仿佛能洞察这天地间的虚实。一招一式,尽显太极拳的神韵:动静相生,开合有序,既蕴含着道家的深邃哲理,又展现出武者的沉稳内敛,宛如与天地共舞,达到了天人合一的美妙境界。
不知何时,倚天剑与青虹剑已然幻化成剑丸,静静漂浮在清灵两手之间,随着阴阳流转那奇妙的韵律,轻盈律动,仿佛与天地间的大道共舞。
而那莲花灵宝,竟悄然绽放在清灵脚下,宛如一朵盛开的梦幻之花,主动化作道台,承载着清灵。莲花花瓣层层舒展,流光溢彩,似有万千星辰在花瓣间闪烁,如梦如幻。
玲珑镯也从清灵纤细的手腕上轻轻滑落,瞬间变大至九丈方圆,如一条灵动的巨龙,将清灵稳稳护在中心,而后滴溜溜地飞速旋转起来,龙身光芒闪耀,威风凛凛。
紧接着,双剑陡然光华大放,如两道流星般飞射出去,在那正酝酿着劫雷的云海之内,沿着一个既定方向,自如地旋转穿梭。
它们上下起伏,时而如蛟龙入海,时而似大鹏展翅,穿云过海,潇洒至极。
双剑的行动轨迹,竟与清灵的动作手势丝丝合缝,仿佛清灵以天地为棋盘,双剑为棋子。
渐渐地,云海像是被一双无形的大手搅动,无风自动,开始缓缓旋转。
被青虹剑穿过的云层,如同被施了魔法,部分洁白的雷云竟逐渐转化成深邃的黑色,且黑色区域越来越大,仿佛黑夜在吞噬白昼。
不多时,整个天空都疯狂旋转起来,黑白云层相互交织,赫然呈现出一幅巨大的太极阴阳图之象,震撼人心。
陡然间,清灵周身气势猛地一转,她的眼神中闪过一丝顿悟的光芒,好似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突破了悟道的关键节点。
此刻,阴中生阳,阳中有阴,万物的平衡在她心中逐渐明晰。
而那双剑,已然化作了阴阳鱼眼,爆发出万丈光芒。
倚天剑稳稳悬于黑云鱼眼位置,绽放出炽白金光,犹如天空中高悬的金乌,光芒万丈,炽热无比;
青虹剑则定在白云鱼眼之处,释放出墨蓝之光,仿佛夜空中清冷的幽月,玄奥而深邃。
太极阴阳黑白交界线,闪烁着青蓝色的豪光,如同一道桥梁,分割着黑白两道,连接阴阳两极。
站在地面的众人,纷纷抬头望天,无不惊讶得张大了嘴巴,眼中满是震撼与敬畏。
就在此时,天人合一,有大道之音隐隐传来,大音希声,众人无法用耳朵捕捉,却能直入神魂,让人仿佛触摸到了天地间最朴素的法则。
宗真居士率先有所感悟,她神色庄重,缓缓拿出玉笛,置于唇边,吹奏出悠扬空灵的曲调。
大师姐也毫不迟疑,摆出大鼓,扬起双臂,按照道韵敲响,节拍明了,震撼人心。
二师姐怀抱琵琶,玉指轻拨,琵琶声如兵戈铮铮,刚强不屈。
三师姐则手抚古筝,弹奏出如潺潺流水般的旋律,珠落玉盘,以柔克刚。
其他弟子见状,也纷纷拿出各自擅长的乐器,或和声,或调韵,一时间,恢宏不羁的道音在天地间远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