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先璧逃过嘉陵江之后,竟然下令砍断了浮桥,防止清军追击。】
【嗯,也顺便把闻讯赶来的刘文秀也拦在了岸的这边,活生生的困在了东岸。】
【在这位猪队友的努力下,刘文秀率领的军队大败,损失了上万人马。】
【张先璧生动的展现了,什么叫痛击我的队友!】
朱棣(痛心疾首):怪不得大明这么惨,清军也打不过,起义军也打不过。
这留下的将领,有一个能打的吗??
那李定国和刘文秀,都是人家大西的将领!
到底是谁给他们的勇气,在前期一边打起义军,一边打清军的?
【如果不是后面这出意外的话,其实刘文秀取得的战绩是相当不错的。】
【可惜他战败而归,还损伤了大批人马。】
【孙可望大怒,直接杖杀了张先璧,刘文秀也被革职送回了昆明。】
【那刘文秀的部队自然也是被好大哥美美收入囊中了。】
刘文秀:打赢了你不满意,打输了你也要罚。
你是真难伺候啊你!
【比起刘文秀立下的战功来说,这次的处罚显然是有点过度了。】
【再加上衡州之战,孙可望调走部队狂扯李定国后腿的事情。】
【三兄弟之间弥漫着不信任的气息,暂时维持着表面上的和平。】
李定国沉默了,他是真不懂大哥怎么会变成这样!
如今天下未平,何苦如此急匆匆的要争夺权势呢?
刘文秀叹了一口气,拍拍自家二哥的肩膀。
“物是人非,二哥要多做打算才是。”
“若是连你都...那汉人的天下就真的没指望了!”
【当然,两个弟弟的战绩出色,也并不意味着孙可望没出什么力。】
【孙可望率军攻克辰州,拿下了曾经名噪一时的清军名将徐勇。】
【但比起李定国的战功来说,就显得有些微不足道了。】
【对于孙可望来说,李定国就像是越来越刺眼的威胁,已经到了让他坐立不安的程度。】
【而在权势的驱使下,他最终还是做出了无法挽回的决定。】
七星岩上,李定国坐在堂中一言不发,表情晦暗,只是一味的饮酒。
下首坐着的是他的谋士刘远生,他开口问道。
“将军如何看待曹操和司马懿的所作所为呢?”
李定国想了一会,回道:“他二人才能卓越,匡扶乱世,原本可以凭借不世之功在青史留下美名。”
“可惜他们非要选择篡权夺位,留下了不好的骂名。”
“这不就像是用黄金去换铁块吗?”
刘远生点点头,接着问道:“那将军以为文天祥,陆秀夫和张世杰呢?”
李定国正要回答,天幕上的叶楚却开口了。
【孙可望送信给李定国,招他前往武冈议事。】
【身边的亲信都提醒他要慎重考虑,最好推脱掉这件事情。】
【李定国知道孙可望是想解除自己的兵权,但他认为大哥应该不会杀了自己。】
【只是好弟弟刘文秀的下场还摆在前面,估计去了也得当个闲人被监管起来。】
【于是李定国情真意切的写了一封信给孙可望,表示自己始终以君子和弟弟的诚心对待他。】
【目前正是我们要齐心协力光复中原的时候,千万不要听信谗言自相残杀啊!】
【孙可望表示很感动,然后三天之内连发七封信催促李定国来武冈。】
岳飞:......这个我是真的熟!
张宪撇撇嘴,吐槽道:“怎么这些掌权的,都爱来这套!”
“一个是拼命发金牌,一个是拼命送信。”
南明的境地与如今的大宋何其相似?
岳飞长叹一声:“只盼在另一个时空,悲剧不会再次重演。”
【上一个有这种待遇的,还是收到12块金牌的岳飞。】
【后来就被活生生的冤死了,大宋也成全了外族入侵,成就了元朝。】
【李定国一见孙可望这架势,更不敢去了好吗?】
【为了避免与他争锋,李定国决定率领部下南下广西。】
【而孙可望这边也很快就遭到了报应。】
孙可望大怒:“李定国这小子难不成真敢和我开战!”
“我就知道他狼子野心,必不会屈居人下!”
“枉我对他如此看重和信任,竖子负我!”
下面的人眼观鼻鼻观心,都不说话。
信任什么的,完全是危言耸听嘛。
【孙可望和清军在宝庆爆发了战斗,清军的首领正是尼堪的副手屯齐。】
【要不是孙可望调走了部队,屯齐也没办法带领着部队从衡州顺利逃走。】
【孙可望为了让自己的嫡系部队立功,没有安排其他的部队策应。】
【一番抗争之后还是被击败,不得不后撤。】
【屯齐顺利占领了宝庆,不仅大肆劫掠,还屠杀了百姓近10万人!】
一时间,营帐内的气氛十分诡异,孙可望脸色惨白。
刚刚他还大肆指责了李定国忘恩负义,结果是他自己指挥失败!
不仅丢失了宝庆,还导致了百姓被无辜屠戮。
孙可望不想再面对部下时不时投来的诡异目光,挥手让他们都退下了。
心中却是越发恼恨,如此更叫李定国那厮收揽人心了!
【这下子大家伙就更不满意了。】
【本来上次刘文秀被处分,军中的众多将领都颇有微词。】
【但毕竟刘文秀确实是战败而归,大家也不好多说什么。】
【结果这次你孙可望为了急于立功,指挥失误才导致了战败,啥惩罚也没有。】
【冯双礼和马进忠等人对孙可望产生了深深的不信任。】
【毕竟要是李定国在这里,就不会出现这样的惨剧了。】
汉朝,刘彻啧了一声。
虽然这个孙可望是蠢,不过他猜忌李定国也无可厚非。
毕竟同样是抗击大清,李定国的光芒实在是太耀眼了,无疑会动摇部下对他的信任和支持。
还是太年轻了,会打仗又不代表会玩政治。
刘彻玩味,那历史上在开国时期立下过赫赫功劳的将军,又有几个是皇帝?
别说皇帝,善终的都是少数。
那韩信...咳咳咳,自家老祖宗还是不说了。
【大明联军内部的不信任,导致了抗清进程的延缓。】
【而此时的李定国知道孙可望已经容不下自己了,但他也不想和孙可望自相残杀。】
【他又该何去何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