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男人把剩下的半截粉笔随手一扔。这半截粉笔犹如一颗地对地导弹一样。精准命中一个男学生的脑袋。
男人拍了拍手。拿起一本书往讲台拍了几下。又拿起一块抹布在讲台上抹了几下。盯着那个男学生。笑了一下。说道。
叶本明。吃饭了。
啊。吃饭了。
男学生睁开眼睛。拿起筷子和盅盅飞奔跑出教室。全班同学哈哈大笑。
叶本明跑出教室后继续飞奔。发现不对劲。平时一到吃饭时间。几十上百号人同时奔向食堂。犹如百米冲刺。今天怎么啦。就我一个人表演。
正在这时。其他班上有几个学生跑了出来。叶本明显得很得意。今天的第一名非我莫属啦。继续跑向食堂。发现还是不对劲。那几个学生又回去了。
一个生活老师追了过来。大声喊道。
那个男同学。你是哪个班的。
叶本明发现大事不妙。180度大转弯。又飞奔跑回教室。
你往哪里跑。今天大操场的清洁由你来做。
生活老师一个饿狗扑食。扑向男学生。一定要抓住这个家伙。近段时间以来。不少学生私自提前下课去食堂吃饭。严重影响学校生活秩序。学校领导都说了几次了。今天终于抓了个现行。
叶本明身子一侧。扑通一下。生活老师扑倒在地上。嘴巴还出了很多血。叶本明不顾一切跑回教室。生活老师爬起来就追。大声喊道。
站住。站住。
叶本明跑进教室。中年男人和全班同学哈哈大笑。中年男人飞起就是一脚。又被叶本明巧妙躲过。全班又是好一阵哄堂大笑。
生活老师满脸是血。来到教室门口。对着那个中年男人说道。
彭老师。刚才有个学生跑向学校食堂。是你班的学生吗。
不是呀。李老师。你脸上怎么啦。
彭老师。现在说不清楚。等会儿给你解释。
说完生活老师又跑向别的班。彭老师伸出头。确定生活老师到了三楼。才放心下来。缩回头。关上了门。同学们又是一阵大笑。叶本明低头不语。
彭老师站在讲台上。拧开水杯喝了口水。表情木讷盯着叶本明。朝教室的窗户走了几步。停了下来。双眼木讷盯着窗外。说道。
想我彭建立。二十二岁大学毕业。毕业就留校任教。二十三岁结婚。二十四岁当爹。二十五岁就被评为渝州优秀教师。二十六岁就当上系副主任。到现在一直担任班主任。不敢说桃李满天下。起码也教出了不少栋梁之才吧。
俱往矣。未曾想我彭建立一世英明。毁于酒囊饭袋。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我心比天高。贱命比纸薄呀。我欲乘风东去。。。
彭建立走回讲台。说道。
其他的我就不说了。就说你们机电系二班。在整个系来讲也算出类拔萃吧。成绩也能排进前三。为了吃个饭。至于吗。我可不想别人叫你们酒囊饭袋。
叶本明。这个星期教室的清洁由你来做。你有什么意见吗。
没有。
好。同学们。我们继续讲课。关于狗陈之乱。事件的大致经过。
大清198年。公元1842年。贼子廖纹龙和天地会反贼陈天仇狼狈为奸。密谋造反。同年在渝州起兵。也就是我们现在的这座城市。反贼队伍迅速扩大。势如破竹。一直攻打到大清首都北金城。
乱臣贼子打进北金城。展开了八天八夜的屠杀。无数国人死于贼人的屠刀下。据统计。九门内外城。死者达68万之众。史称九门大屠杀。
贼人控制住北金城。逼迫当时的道光帝。爱新觉罗绵宁改姓盛。叫盛绵宁。
经过长达四年的艰苦斗争。终于在1846年8月8日夺回政权。以廖纹龙和陈天仇为首的一干贼人。改廖姓为狗姓。
同学们。历史告诉我们。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不起眼的一滴油掉到锅里。也会闹出很大的动静。
一个学生举手提问。老师示意他说。学生站起来说道。
老师。当时的道光帝被囚禁在北金城。是靠什么力量打败叛军的。
请坐。你这个问题提得很好。叛军攻入北金城。以为夺取了全国政权。好大喜功。立刻过上了荒淫无度。酒醉金迷的生活。这也是农民起义的劣根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第一。缺乏统领全局的指导思想?。
廖纹龙在处理地方豪强乡绅等各方面关系时。没有分清在不同阶段的主要和次要矛盾。未能制定有效的统领全局的指导思想。在灭亡北金大清政权后。未对当时各方势力进行清晰的分析。没有争取各地起义军和大清残余势力的支持。也没有与关外最大威胁的女真人进行有效布局和沟通。导致新生的帝国政权被孤立和打击。
第?二。缺乏坚实可靠的人才组织体系?。
廖纹龙没有建立一套稳定的人才组织体系。他的起义军人才匮乏。组织架构不稳定。导致组织执行力涣散。缺乏忠诚度和抗打击能力。在他不稳定的起义军里。没有优秀的指导思想产出。一旦打败仗。组织瞬间土崩瓦解。
第?三。缺乏稳固的统治基础?。
廖纹龙的军队缺乏足够的政治素养和管理经验。在占领城市后。他未能及时建立起有效的治理体系。导致政权的合法性和稳定性受到质疑。虽然他提出了一些减轻赋税。宽政的政策。但未能有效赢得原清朝官员和士人的支持。导致政权的孤立和不稳定。
第?四。战略上的失误?。
廖纹龙未能有效应对北方的清军。他选择了独尊。不与他人合作。最终招致被孤立和围攻。此外。廖纹龙在占领北京后过于自信。未能及时对清军的动向作出有效反应。导致其军队最终溃败。
第?五。内部矛盾和领导层问题?。
随着帝国政权的建立,廖纹龙的领导层内部开始出现分歧。尤其是在如何治理国家和对待原清朝官员等问题上产生了严重意见分歧。这些内部矛盾削弱了廖纹龙的领导力。影响了政权的团结。
第?六。外部压力和历史机遇的错失?。
廖纹龙在对反抗势力进行打击时。未能及时寻求外部支持。错失了团结反抗的良机。他未能利用清朝灭亡后的历史机遇。联合其他反清力量。共同对抗清军。
以上这六点。是对叛军失败客观的分析和解读。请同学们积极提问。
整个教室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掌声持续好久。停了下来。就在这个空隙间。一个呼呼的鼾声传遍整个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