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有没有人在?”
“私家侦探,你可真够多管闲事的,敢情来我们这儿破案子啦?以为我跟余贝姐姐会被害不成?再说,调查连环杀人犯是警察的事情,以为谁承认你的职业身份啦……你,你是哪位?余贝姐姐,来客人啦,男装哒。”
“先生您好,请问您是通过什么方式,知道我这里可以服装搭配的?我只是闲着没事,在网络上发了几个帖子而已。”
“就是那几个帖子。”
“余贝姐姐,你这不是相当于告诉人家答案嘛?心理学有个框架效应,指同一个问题,通过两种不同的表达,会导致不同的决策判断。”
“松含若,你闭嘴,一看这位先生就是来找我做服装设计的,不是来找你看心理问题的,是不是?先生。”
“比如一项相关研究,面向同一群人提出问题:现在,某国正准备对付一种罕见的疾病,但因为资源有限,只能救治一部分人,现有两种拯救方案可供选择。”第一,2亿人将被救治,第二,6亿人中,只有13的人,能被救治。请问,先生,你愿意选择方案1还是方案2?”
“我哪个都不选,为什么要救治?”
“先生,你的答案超出常理,其实,大部分人倾向选择方案1,因为方案1给人的感觉是拯救机会,而方案2给人的感觉是舍弃。舍弃者意味着死亡的风险,面对风险,人们是厌恶的。因此,我即使不能给予客户获得感,也不会展示出风险感。”
“那如果我的女朋友,告诉我一件事,让我等她三年。但三年后,却不一定跟我在一起,我会同意吗?”
“肯定不会,她带给了你风险感,如果你同意啦,兴许三年后,她真不选择你呢。你连埋怨的权利都没有,因为是你自己答应哒,人家之前就警告过你。除非她说,你等她一年,她一年后跟你在一起,这样的话,虽然仍旧是三分之一,但你肯定会同意。”
“噢,原来是这样。”
“先生,您讲得是自己的亲身经历?那你女朋友让你等她三年的时候,你同意了没有?”
“我同意了,所以,她真的把我抛弃了。”
“那您太可怜啦,要是早点碰到我,学点心理学,或许现在的情况,根本就不能这样。”
“对,我已经用自己的方式解决她了,也算是了却一件心事,但我慢慢的发现,我还是恨女人,那该怎么办呢?”
“你恨女人?那是由于爱太深。这种情况的话,你首先需要找到症结,你为何恨女人,是由于你从前的爱,她负了你的心,出现的暂时屏蔽一切女人的现象,亦或许,是你的心里真的出现了某种问题。”
“不管了。”
“你不能自暴自弃,请坐。不好意思,余贝姐姐,我不是要抢你客户,等我给他咨询完心理问题,我会想法设法把他推销到你的服装设计去,嘻嘻。”
“她背叛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