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世界之门开启还有300天。
江州原夏都。
这里有一位母亲,她从小就崇拜英雄喜欢真正有男子气概的男人。所以这母亲对自己从小便喜欢摆弄古琴的唯一儿子一直看不上眼。
东夏大军曾经多次远征载誉归来时,她都会跑去城头看,她看到那些骑在高头大马上的健壮士兵便崇拜不已,她多么希望自己的儿子也是其中的一员,到了那个时候她脸上得多有光彩。
可现在呢!
回娘家时她只能瞪着眼看自己的大姐吹嘘儿子当将军亲卫的风光。
母亲回到家,她看到自己的儿子又在摆弄古琴,她气不打一处,一气之下便把这琴给砸了,这母亲还说了些难听的话,说她的这儿子一点男子气概都没有,没谁家女儿能瞧得上他,以后还会断了自家的香火,对不起祖宗。
儿子默默在地上抱起了古琴,还好这琴结实,摔了下断掉的只有琴弦。儿子古琴收好后才认真地对自己母亲说道:“娘啊,人有很多种,男人也有很多种,不同的女人也会喜欢不同的男人,您不要拿您自己的偏好来衡量所有人,您说是不是这个道理呢!”
母亲听到儿子这婆婆妈妈的狡辩后脾气更是不打一处来,她插着腰就说起了自己出嫁后的心酸往事,她被婆婆欺负,被小姑子大姑子欺负,而她的丈夫也是儿子的父亲当时就是个缩头乌龟不敢护着自己的妻子。
儿子说说道:“娘,您到底想干什么呀?”
母亲停止抱怨后才拿出一张城中四处宣发的告示来,她指着上面的字说道:“我请教过先生了,这上面说陛下又要征兵了,很多人都在看,很多大小伙子都去报名了。听娘的儿子,参了军你就是男子汉了,娘都已经给你报好名了,一会你听话可得去人家那报道去。”
儿子摇头道:“娘,这种事情您怎么能开玩笑?”
母亲说道:“娘可没再和你开玩笑。”
儿子说道:“我的娘啊!当兵可是要死人的,诗里都写了。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您这是让儿子去送死呀!”
母亲说道:“你这孩子,男儿应当建功立业保卫家国,如果人人都像你这般贪生怕死国早就亡了,哪有咱们现在的好日子?,陛下也不会开辟出此等疆土了,咱们东夏人也不会被天底下的人都高看一眼了。”
儿子说道:“娘啊,您还真是有大义识大体的女人。”
母亲说道:“这还用说,娘虽然没读过书,但一些英雄典故还是听长辈们讲过的。什么商女不知亡国恨,娘可不是。人家的娘能给自己的儿刺字,娘虽然不认字,但这份心是一样的。所以儿啊!你就去当兵去,让娘脸上也有光,让先祖们都能在九泉之下抬得起头来。”
儿子低头看着桌上弦断的古琴说道:“娘啊,人家被刺字的儿子是将军,而我去了也只是……算了,您都已经替我报名了,我哪还能拒绝呢!我听师父说过,现在不知道为什么要大量征兵,只要是个男人报名了马上就会被送走。我如果说您没经过我同意不去也行,不过您可要被重罪逮捕了。”
母亲听到儿子这话后心中虽然隐隐有些不安,但她还是随口说道:“那你就去啊!”
儿子仍旧是抚摸着自己在桌子上的古琴说道:“娘啊,在走之前我还有些话想要说完。”
母亲拍手道:“好儿子,你决定要去了,你等着,娘这就去买些鱼和肉来做些好吃的。”
儿子上前按住了母亲的肩膀,他认真地说道:“娘,在走之前,我说不出来难受,您是我最亲的人,我只能对您说了。”
“什么?”母亲说。
儿子搬了个板凳坐在了母亲身旁,他缓缓说道:“其实我乐理的天赋很好,师父说等明年把全部乐谱都交给我后就送我去中州的仙音谷,那可是所有乐师们都想要去的圣地,师父还偷偷和我说他有关系,他老人家还说就算没这关系我也不比别人差。娘啊!我真的很喜欢这些。”
母亲说道:“这,这,这摆弄音律都是歌馆女人弄的事情,男人还是要有些阳刚之气才是呀!你看看你这双手,这般细,像个男人的手不像啊!”
儿子低头苦笑,虽然曾经她娘和他说过很多次相似的话,可这一次,在自己说出真心话后他的娘还是这般说,他真的很伤心。
伤心,所以落泪。
而这眼泪被母亲看到了便又是一番数落。
“还有就是……”
儿子擦干眼泪继续说道:“我和师妹已经私定了终身,这事情本想慢慢告诉您,不过今后离开怕是一时半会没有机会了。”
母亲反映了几秒后才笑着说道:“啊……阿玫呀!娘一直觉得她是个好姑娘,没想到会看上你小子。哎呀,下次是不是再带回来正式让我们见一见呀!”
儿子边吧母亲额头前的碎发拨开边微笑说道:“以后有机会吧!”
母亲高兴地起身说要去买菜,而她还没出门,他的家门前便已然走来了两个人高马大的士兵。
士兵们念了儿子的名字后便就打算带着他走。
“娘要保重。”
儿子抱住了自己的母亲,就像小时候一样,母亲身上的味道对儿子来说永远都那么让他安心。
儿子在与母亲分开后与门前的两个士兵交涉,儿子说自己精通乐理,可不可以带着乐器去军营,这样也可以用乐器鼓舞士气。
这两士兵听了相互看了看,他们想到曾经打了胜仗后大家载歌载舞,也有不少人在吹拉弹唱,所以这两个士兵也就欣然同意了儿子的请求。
儿子回屋,他拿起断弦的古琴以及柜子中的长箫和短笛,储备的琴弦干脆全都打包带上。
最终与母亲告别后,儿子离开了。
而母亲的身前只多了两代粮食和几块腊肉。
跟着同街的几个熟人坐在同一辆牛车上,儿子默默想着日后的生活。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这会是真的吗?”儿子这般想,这些都是他从书中看到的。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儿子身旁的小秀才则是在吟诵另一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