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隐其人在京城里掀起的小小风波在当事人的深居简出中慢慢沉寂下来。沈怀序见他整日除了看书就是找福宝玩儿,便也由着他,已经迈出了第一步,剩下的每一步只能慢慢来。
沈怀序抽空把从乔蔓带来的东西研究了下,有几个东西她还挺感兴趣的,比如一盒吃了以后能口吐真言的药丸。
一本只有巴掌大但被设计的胖乎乎的书,翻开来里面的内容是空白的,绑定了之后绑定者在心里问一个问题,答案就会出现在书上,合上再翻开,上一个问题的答案消失无踪。名字就叫百科全书。
除了这两样,还有一瓶透明药剂,瓶身没有任何说明,问扶隐扶隐也不认得,沈怀序只好暂时把它放在空间角落生灰。
嘉懿十一年的年末,檀渊城迎来了一场大雪。大雪下了两日,整个京城银装素裹,焕然一新,待雪化了之后,除夕那日又下了场小雪。
家家户户张罗着贴春联,四处都能听见丝竹的声音、嗅到鞭炮的气味。
解决完花榕儿的事情之后,沈怀序从方苍耳的口中得知有不少妇人想找她看病,她们大多是平民,即便有门路也不敢找到侯府,只能时常去济世堂看看。她就又去了济世堂几日。
一去就忙的不可开交,直忙到了除夕。
小雪洋洋洒洒,在房顶上铺了薄薄一层。马车在熙攘的街道上慢行,沈怀序从马车里探出头,透透气,扶隐今日声称有事,没在空间里。
她习惯了在心底和扶隐谈论病人的病情,这几日有时听不见回应,怪不习惯的。
正想着,忽听旁边的巷子里传出猫儿嘶哑的叫声。
她循声看去,只见几个孩子正围着小小一只狸花猫逗弄,狸花的毛色看不出它的身体肮脏或是干净,却也能从它瘦弱颤抖的体型中一眼瞧出是个无主的。
孩子手上没轻没重,还想把雪球塞进狸花的嘴里,惹得猫儿的叫声越发微弱,沈怀序看得直皱眉,出声让马车停下。
刚下马车,忽见一个熟悉的身影撑着油纸伞出现在她的视线之中。
是扶隐。
他的身后跟着应长明,应长明这么个孩子,被他当做了苦力,大包小包提了不少东西。
扶隐似乎也听见了狸花的声音,在路过小巷时脚步微顿,脚尖一转,进了小巷。
沈怀序想看他会如何处理此事,便没有上前。
几个孩子发觉有人走进巷子,都纷纷站起身看向来人。
“它是我的。”扶隐淡淡说道。
“你……你怎么证明是你的?你叫它它应吗?”其中一个孩子不想放弃刚得到的小玩意儿,壮起胆子问道。
被面具遮挡住半张脸的扶隐看着他的眼睛,重复了一遍,“它是我的。”
也不知是声音太冷还是戴的面具太古怪,片刻后巷子里的孩子一哄而散,只留下扶隐和半卧在雪地里的狸花。
沈怀序:“……”
这是什么简单粗暴到她看不太懂的解决方法?她也没有察觉扶隐利用精神力压制,便也不再多想。
扶隐走上前伸手捏住小狸花的后颈处,抬到和自己视线齐平的位置,端详片刻,转身出了巷子。
应长明看着被扶隐一直用手拎着的奄奄一息的小狸花,也不知该为狸花松一口气还是重新为它提心吊胆。
“扶公子,这猫儿好像很冷。”
既然救下了它,倒是送佛送到西给它暖暖身子啊。
扶隐轻飘飘看他一眼,“我有眼睛,看得见。”
应长明被堵的一哽,不再言语。
沈怀序就看见扶隐似是早知她站在这里一般,径直朝自己走来。
“县主,在下有个不情之请。”
沈怀序看着扶隐,扯出一个假笑。
“扶公子请说。”
扶隐把小狸花拎到沈怀序眼前,“在下不会照顾猫儿,还请县主代为照管。”
小满看了看这位仅有一面之缘的扶公子,又看了看自家小姐。
尽管知道扶隐是侯爷的救命恩人,她也不太高兴,这人对她家小姐也忒不客气了吧。
沈怀序小心接过扶隐手上的小狸花,重量轻飘飘的,呼吸也很微弱。
“把它放进马车,先暖暖身子。”她吩咐小满。
好歹她曾经也是个猫主子,能救则救。
看着小满安顿好小狸花,沈怀序重新看向扶隐,“扶公子若没旁的事……”
“有。”扶隐指了指应长明手上拎着的东西,“这些权当在下的谢礼。”
应长明这才明白为何平日里仿佛不食人间烟火的扶公子忽地来了兴致,带着他买了这么多东西。
买东西时他一度有些崩溃,这位主儿见到什么好吃的好玩儿的都不放过,尤其是吃的,自己吃过还不算,还要再打包一份。
沈怀序的心情有些微妙,她在现代时的生日就是在除夕这天,不过来到这里之后再没过过这个生日。
“是不是有些……多?”
“县主仁善,非俗物可衡量。”
沈怀序按捺住笑意,这个飞垣真是越来越像人了。
“多谢扶公子。”
二人相互道别,各回各家。
小狸花只是被冻的太久,身体有些虚弱,身体暖和后又喂了羊奶,精神便慢慢好起来。
除夕夜,沈怀序跟自家爹爹一起下五子棋守岁,扶隐的宅院只扶隐一人,冷清得很,便又进了空间和福宝玩儿。
从前扶隐还是福团时,沈怀序不会考虑一个系统是不是孤单,但现在不同,她留意到了扶隐周身的孤寂。
爹爹知道她和新来京的扶公子是旧识,也知道扶隐为他取出了蛊虫,事后送了不少谢礼。两家的关系也就是如此了。
大过年的,她也不可能把扶隐带进侯府一起过,那也太奇怪了。
只想着把小狸花养胖一些,送它去陪扶隐。
年后,朝中发生了一件大事——这段时日以来,朝臣请立太子的奏折合起来能把当今圣上淹没,在日复一日的呼吁、请求、甚至——撒泼中,此事总算有了定论。
一道圣旨面向天下黎民百姓颁布,封燕王为东宫太子,即刻进宫入主东宫,不得有误。
圣旨一出,朝臣似是早已预料,没有生出太多的波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