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弹幕重心的偏移,荀彧因为看到重孙女开心的表情戛然而止。
聪明如他,从这短短几句话中已能看到事情的原委。
他和曹营中其他文臣武将最有分歧的一点,便是“称公”。
并不是因为他忠于汉室,而是这不利于曹操争天下。
之前看到后世有言“曹操至死仍是汉臣”时,荀彧就知道那个时候他已经懂得了自己的苦心。
不过现在看来,他懂得还是晚了。
从一开始,就不应该“称公”,便没有后面“称王”和“称帝”的事情了。
前不久,曹营文武集体发声,要奏请汉献帝给曹丞相进爵并赐“九锡”大礼,“以彰殊勋”。
对此曹操心里乐开了花,明面上却不显。
推脱几次后,他才“勉为其难”授意心腹给远在许昌的亲密战友荀彧写密信,告诉他详情并让他表态。
对于曹操及其他部下的小心思,荀彧一眼便看透了。
只有曹操先上一个台阶,弟兄们才能水涨船高官升一级,给子孙后代留下“传之万世”的功业。
木已成舟,荀彧完全可以随波逐流,图个皆大欢喜。
可是,他不愿屈心抑志。
在一众赞扬声中,他坚定地挺身而出,给了曹操一记当头棒喝。
荀彧认为曹操能明白自己的苦心,在简单回复表明自己的态度后,并没有再写信阐明理由。
他是淡泊名利,可曹营一些其他人却恨毒了他这态度,纷纷跑到曹操面前挑拨是非。
荀彧不是不知可能会有这种情况,可他执意要让曹操再次注意到自己反对“称公”。
他认为怀疑的种子一旦埋下,就更没有解释的必要了。
而另一旁的曹操若有所思,他想先看完荀灌的事情,再来扯荀彧的事情。
如果用现代语言来形容他的心情,大约是:
“家人们谁懂啊,我跟好朋友闹矛盾的事情天下皆知了,可是他的重孙女真的很令丞相心动诶!”
若是荀灌生在现在,能为他所用,曹操都不敢想象自己会是多开朗的老男孩。
不仅能多一名强悍的武将,以他对信任下属的态度,还能在天幕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此时的宛城,正是青黄不接之时。
城中粮食所剩不多,难以长期坚守,情况非常危急。
荀崧召集宛城官吏,齐聚大堂,商讨应敌之计。
他愁眉不展的坐着,向属官问道:“城中粮食还够吃几日?”
属官欲言又止,最终还是尴尬答道:“勉强能撑一月,堂下官吏人心惶惶,乱作一团,纷纷交头接耳,商量对策,却不知如何是好。”
城中的状况让荀崧摇了摇头,他看向在场的众人。
“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当向襄城太守石览求援,谁愿前往?”
此话一出,嘈杂的正堂立刻静了下来,堂下官吏面面相觑,不敢作声。
荀崧看着这些官吏无人肯去,心里暗骂:“尽是酒囊饭袋,无胆之徒。”
不过现在并不是与他们置气之时,荀灌站起身:“也罢,你们不去,我去。”
说完他起身就要走,急的众人围了上去你一言,我一语的劝阻。
”我去。”
众人身后传来一阵清脆之音,宛若黄莺,惊得众人回头看去,喧闹的正堂,又安静了下来。
堂外进来一小女子,身后泛着泛着一缕黄灿的阳光。
朦胧的落日余光,看似及笄之年的少女,披着散落的头发,迈着轻盈小步,向荀崧走去,众人纷纷让开条道。】
『啧啧啧,果然无论在哪里都有这种人』
『咱就是说要是这些官吏上下一心,就是另一个故事了』
『上下一心推举荀灌,就成李秀篇了』
『哈哈哈哈哈哈林萧你别太会骂』
『??她看上去最多十五,认真的吗,还是因为长得小』
『说多了,人家现在才十三岁』
『我的沉默,震耳欲聋』
『以这群官员的怂样,他们肯定很愿意荀灌去』
『笑死,让几十岁的父亲保护他们,十几岁的女儿去求救,谁活得过他们啊』
『用秦良玉的话来说就是,深夜想想他们都应该羞愧致死!』
愣住的不仅是提问的后世,还有当事人的父母。
之前也不是没有放过其他女将军小时候习武的画面,可再次出现无一不是增长年龄后的。
他们的女儿是怎么回事,怎么感觉上一秒还在练武,下一秒就赶来解围了?
出现在天幕畏缩的官员此刻看着天幕上的自己也是尴尬不已。
也许当时太过害怕,现在的他们从旁观者的角度看,都恨不得对那个时候的自己翻白眼。
不过还没等得及他们反应,就被自己的妻子翻了好大一个白眼。
特别是有女儿且妻子家里有权势的,都被指着鼻子骂不是人。
那种情况不主动想办法破局就算了,居然还真寄希望于一个及笄少女。
不仅如此,还恬不知耻地想要人家的父亲留下来保护他们。
于公于私,哪哪都没脸。
另一个时空,荀彧也想不了什么“称公”不“称公”,信任不信任的问题了。
也许是因为隔代亲,他是越看越喜欢这个重孙女。
先前有年老出征的瓦氏夫人和秦良玉,可还从来没有过这么小的女子。
他当然知道能上天幕,荀灌就绝对异于常人,也说不定有一番作为。
可怕就怕,她会是以“壮烈”两字上的榜。
比起他的担忧,曹操则是恨不得直接冲到许昌跟好友说:“我要她我要她,就这个,你现在给我生一个。”
看到荀灌是如此年纪,曹操的爱才之心已然达到顶峰。
若是十三岁就能从这种情况杀出重围,再长大一点,那还得了?
这可比什么貂蝉和大小乔好使多了,直接两银枪打上去都不用美人计。
这种人物,居然要等到那个“痴呆皇帝”的年代才出生。
一想到这个,曹操就心痛不已。
他下定决心,不受任何人挑拨,一定要保下荀彧。
一百年后,他要荀灌为自己的子孙所用,绝对不便宜司马家!
然而,司马家有没有占到便宜不知道,可宛城的官员却是要把便宜占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