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浪比较喜欢卡夫卡。
还记得当年在大学校园里读书的时光,亦浪因为家境不是很好,一边读书一边忙着做家教养活自己的同时,还要筹措资金缴交学费,一天到晚都难得在宿舍。
但是,每当他忙完回到宿舍,总是见到宿友手捧卡夫卡的大作忘我阅读,于是乎被同化成了必然。
《变形记》道尽了996加班、内卷式生存的打工人的心声。少年不识愁滋味,初读时只为作者的想象力大感惊讶,这是一本为他推开荒诞世界的门的书。但是最荒诞的是《饥饿艺术家》,艺术家在现实找不到认同感,便固执地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与笼中动物一起展览,“岂曰无人,与子同展”诶!这也是在表达找不到存在的绝望。这很卡夫卡。
人到中年,亦浪才更能感受到同为打工人卡夫卡的所思所想。身不由己,想躺平想松弛,一切皆为虚妄,如镜花水月。即便累趴了也不能倒下。
而今天活得比较丧的人,对丧王之王的话语更能感同身受:我最大的能耐,就是躺着不动。
现实的人们陷入了极大的窘境!嘿,兄弟请给我点火力值!
最近b站自制单元剧《三悦有了新工作》,豆瓣8.3,b站9.6分,这部剧还走进了广州大学“生死学课堂”成为案例,也让其登上了热搜。
该剧的编剧游晓颖在编剧者自述写道,“…在他们的工作中所经历的那些鸡飞狗跳的时刻;看到他们和我们一样,很丧、很佛、想躺平又不能、想奋斗又无门……一百次说着要放弃,又一百零一次地迎着太阳挤公车、挤地铁、挤进生活风暴的缝隙里,发挥‘过一天是一天’的民间智慧,去寻觅短暂的平静和快乐;看到他们不被理解的难处,以及他们苟延残喘的决心。”
导演李漠的导演手记也写道,“当我们了解死亡是什么的时候,你就发现了生命的意义。或许,也就找到了,让我们从躺平中重新振作起来的原因。”
对此,亦浪也心有共振。人到中年的他,也经历了很多,老去最早的姥爷,然后跟着是很疼爱他的奶奶和姥姥。告别,是这边的句号,也是那边的逗号。
年幼时不懂事,等年长一点姥爷已经有点老年痴呆了,因此跟他交流不多。从长辈们的间接表述中,了解到姥爷是一位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家里的顶梁柱。以微薄的教师工资养起一头家,不仅抚养家中孩子长大成人和教育成才,还让伯父一辈的人也受益,为他们读书成才付出了不少心血,如今每当伯父那一辈和后辈们谈起他,尊敬和怀念的语气满溢。
亦浪记得有一天偷偷跑进了姥爷的房间,看到了桌面上静躺着一本《上下五千年》的书,偷偷地看了几页,深深的被里面的故事所吸引,却又不敢把书拿走,于是,经常趁姥爷不在的时候又去偷看,这感觉就和亦浪成为教师之后偷偷地摘校园里的“桂味”荔枝吃一样,都有一种窃喜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