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开始就表明了,是亦浪为了孩子的将来而奋斗,举起了手中的笔,本以为可以妙笔生花,能让读者深陷其中不能自拔,有了一定的阅历,写作就能闲庭信步般自如,就能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
事实上证明亦浪高估了自己。
苏格拉底说过,未经审视的生活不值得过的。而对作者而言,没有审视自己的生活不值得告诉别人,写作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从作者角度审视众生,观己是基础,自己写作如果不是有感而发,真诚写作,别人也没法共情。
1994年,是亦浪思绪又飘回了那个遥远的年代。
当时的亦浪还是个很孤独的人。当时除了吃和睡,逗留最多的地方就是教室。尽管临近考试了,有时亦浪还会借同学的小说来看。
当时,看小说的时候大多数都是追情节,对于其中的文字是不求甚解,也没仔细去揣摩其中意味。
有时候,看到小说中的一些古诗词引用得好,比如: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英雄豪杰……自己内心里也会不可自抑地心潮澎湃起来,也会激起自己平凡日子里的英雄梦想来,豪情壮志在胸,万水千山纵横,岂惧风急雨翻呢?
当时,曾和亦浪同住舅舅的教职工宿舍的宿友,叫吴环宇,比亦浪大一年级,先是去了hY市读铁路学校,出来工作多是铁路部门相关的工作。
环宇的字写得不错,他的书法作品也曾经获过奖,也是某个书法协会的成员。
大家相处仅仅是一年的时光,但是,亦浪从中学到不少东西。比如,创作书法,怎么注意布局,写字轻重快慢都有讲究。
环宇也算家里的幼子,他父亲算是老来得子,家里人对他也比较宠爱。
有一次,亦浪跟着环宇踩着单车回到他的老家,就是回家拿点东西就过来,来回家的路上,他们要经过一大段悬挂高空的水帘洞(类似城市的高架桥,有些地方很干旱需要引水灌溉,它就是因输送水而生的水渠工程)路程,那条路是羊肠小径,还在半空中,亦浪骑得胆颤心惊的,怕一不小心就变成了空中飞人从半空栽下去。
环宇已经习惯,骑着飞快,我在后面小心翼翼的骑着,满手心都是汗,自己也不敢计算自己的心里阴影面积……
反正经过那次“生死时速”式惊心动魄的骑行后,环宇叫亦浪作陪,他打死也不敢了。
其实,每个人害怕的事情都不一样。比如,之前提过的亦浪同学威少,临毕业前在SZ找了一个金融机构上班,刚好亦浪也在SZ上班,亦浪就在自己住宿的地方帮他找了一个落宿点。
亦浪在5楼,威少住8楼,价格蛮便宜,亦浪也跟着帮他一起去购买床垫家具什么的,都做着长期抗战的准备。
没整理好房间之前,威少是和亦浪一起住,同睡一张床。威少是一个极其敏感的人,手机调静音也没振动,屏幕完全没显示信息,当他丢在床上的时候手机来信息,他也能感应到,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世上竟然有如此敏感的人。
当威少某天终于搬进去了,亦浪也想着终于可以一个人睡的时候,房门再次被威少敲响,原来房间里有蟑螂,当少爷般富养长大的他,从没遇过这种情况,自然会害怕。
在农村长大的亦浪自然不会害怕蟑螂,亦浪进房后把“小强”都处理好了,威少却再也不敢在房里睡觉了。亦浪只好带着他去对面酒店开了一个房给他,刚好之前亦浪办过那个酒店的会员卡,以便有朋友过来方便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