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川立即下令,让人从阿难后面把苏晴这个女人拉出来。
“滴”
一声声响,突如其来的曝光一闪,再回到正常光线时,阿难和苏晴已经通通不见了。
“跑了。”
刚才看阿难的表情,苏月就知道他应该是留有后手的,只是苏月没料到是这种方式。
没管其他。
“陆明哲,先带阿雅离开。”
一直站在旁边听的云里雾里的男人立刻反应过来,进来一个人打了把手,两个人一起抬着担架,将阿雅抬了出去。
苏月紧跟其后,完全没在意身后之人的目光。
她宁愿找陆明哲帮忙,也不愿意找自己。
……
算了,她回来了。
还有什么比这更美好的。
苏月出了会议室,才发现这一栋楼跟上次的楼不同,上次的是假破旧,而这次是真真实实的废弃房屋。
仅仅只是那一间会议厅看起来像样而已。
看来……他早就有逃跑的准备。
所以他设计了这么多铺垫引诱她过来,到底是为了什么?
事情比她想的要复杂,这其中好像还有什么埋藏在冰山之下。
“沈总……不,苏月。”
背后传来的声音让苏月身体停顿一下,该来的总会来。
她回眸。
“凌川,答案我已经给过你了。”
就在医院,她说过,放过她,也放过他自己。
所以苏月的答案是——爱过
但已经不再爱了。
望着苏月从上车,到离开。
凌川依旧停留在原地。
“凌总,夫人她……”
“她回来了,不是吗?”
回来了,就好了。
“回家吧。”
有些东西,是时候清理清理了。
……
本身还有些意识的阿雅在一阵情绪激动后晕倒在了担架上,被送进医院时人早就昏迷不醒了。
好在,只是普通的泻力散,除了让身体浑然无力,并没有其他的作用。
苏月也终于松了口气,心里的一颗石头落下。
“去休息休息吧,忙了这么久。”
陆明哲在旁边说道。
此时林诏也关上了病房的门,三人站在门外。
“放心吧,应该明天就能醒了。”
“好,不过,我还是留在这里等她醒吧。”
林诏和陆明哲都知道他们劝不动苏月,也只能尽最大的努力让她休息的舒服点。
他们回去之后,苏月躺在了阿雅旁边的病房里。
她很累,可还是睡不着。
月亮高悬,午夜生辉。
未来的一切该如何面对。
阿宝的真实身份看来已经瞒不住了。
这一夜,苏月有了孤注一掷的准备。
……
“苏月,你猜我今天看见了谁?”
漆黑的夜晚,只有一盏不算太亮的灯,立在墓碑的旁边。
“我见到了你。”
“我以为我这辈子都见不到你了,没想到你真的回来了,完完整整的回来了。”
“真好。”
手中的酒杯轻轻碰上冰冷的石碑。
“可是,我也知道,你再也不是苏月了。”
因为你看向我的眼神,再也没有爱的光辉了。
烈酒下肚,是蔓延的灼热。
“算啦,算啦,对我来说,你好好的就够了。”
可不管怎样,还是会有那么一丝不甘的。
两个人纠缠了这么久,怎么可能说释怀就释怀。
“算了,不提这事了,等明天,你就不用在这里啦。”
这本就是一座空墓,人未死,要这墓又有何用。
第二天
苏月还未醒,就听到了门外的吵闹声。
“你说吧。”
“你说吧。”
“不行,这你让我怎么说。”
“说什么?”
苏月推开病房的门,见那两个大男人面面相觑,最终,还是林诏先开了口。
“苏月,今早的新闻你看了没?”
“什么新闻?”
她一睁开眼就没看过手机,自然也不知道什么新闻部新闻的事。
“苏氏走私的事被查出来了,苏永辉昨天晚上凌晨三点被带到了警局。”
苏月一愣。
她一猜就知道了大概是凌川干的,想以此来逼苏晴出来。
凌川这个男人是头养不熟的狼,纵使你对他再好,一旦有一点差错,便会翻脸无情。
苏月点了点头。
“行,知道了。”
“这就没了?”
“还能有什么?从我娘死的那一刻起,他就不是我爹了。”
苏月绕开了他们,往阿雅的病房走去,估计是太早了,阿雅还在昏迷当中。
苏月没有推门进去打扰她,反而退了回去,准备先去公司看看情况。
苏氏走私被查,那她手里那批苏氏的货也是时候交出去了,恐怕再晚就要出事了。
苏月去的时候,董事长办公室前聚集了一堆董事,苏月一进去就觉得有不好的预感。
“沈总。”
“沈总。”
“各位董事,这是怎么了,都围在这里?”
“沈总,昨晚,m国那边的企业基金计划突然被打断,我们手里的股价一直在跌,我们是特地过来找你商讨的。”
企业基金计划,就是集齐公司所有不管是有权有势还是没名没地位的员工,只要他想,就可以一起入股,形成一个巨大的集体投行,专门用于投资大型项目。
这个计划原本是外祖父设立的,但苏月上位之后发现了这个运行机构的一个巨大bug,就是一旦投标项目不稳,很有可能全军覆没。
苏月一直在考虑对齐进行改革,但近些年一直忙着进军国内,刚回国又有阿尔法计划的牵制,导致她暂时就将改革搁置了,没曾想,真的出现了问题。
“各位董事,稍安勿躁,先进去说吧。”
苏月的办公室对面就是一个巨大的会议室,足够容纳一个50人的会议场所。
十几个人进去了,苏月坐在最显眼的位置。
“张董事,您是负责项目处理的,这件事就请您再详细的跟大家说一遍。”
张董事点了点头。
“是这样的,沈董。”
“两个月前,我们公司盯上了m国全球化海上贸易项目,并在一个月前参与竞标,这是经过了您明文正审通过了的项目。”
苏月点头,这确实是她点头签字同意的。
一方面全球化是个国际大趋势,一方面沈氏刚进军国内,器械不足,并且许多高精密仪器的组件在国内生产不出来,就要大批量从海外进口,这时候正好在运送自己货物的时候,与其他国家企业进行贸易往来,发展旁系产业。
苏月当时觉得这是个很有发展前景的项目,当即便召开董事大会,全票通过了这个项目的终审。
没想到,才短短一个月,竟出了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