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四节、军人的荣誉
同样的训练,为什么相互之间的差距会越来越明显?
同样的科目,按照道理来说不是应该相互之间的差距会越来越小吗?
毕竟从一个科目的角度来说,内容就那么多。
运用的话也就那些原理和方式。
为什么相互之间的差距会那么大?
同样的训练,有的人有头转向,有的人游山玩水。
说到这里就多少说一点吧,算是对读者的福利。
虽然以后会有特种训练,对这一块有特殊的描述。
但是郑凯也是提前有这个机会开发了这个技能。
这个记忆的事情确实是,每个人的记忆力远远比想象的要好。
记性远比想象的要好。
记性远比想象的要好。
记性远比想象的要好。
强调三遍。
也有很多人总是以为自己的记忆力是还有限的,有的时候总是会因为一些事情徘徊在脑海里,就不去记忆其他的事情。
这种现象虽然常见,却不算顽疾,可以克服。
因为,一方面大脑可以毫不费力的接收大量信息。不存在一个信息接收到了就把其他的信息给排斥了。
简单来说,一个人从前方递过来十元,同一瞬间另外一个人从左边也递来了十元,不会不知道手里的二十元是怎么来的。
如果真的忘记了一方,那肯定是没有形成记忆。
我们一辈子动用的记忆细胞单位大概是十亿的信息单位。(这个数字不重要,我也只是听说。)
而这些信息只占用了我们百分之十左右,还有百分之九十没有用上。
说到这里,大家就应该知道,其实我们的记忆是无限的。
或许有人会反驳,有的人记忆力就是差啊。
很多事情,说过很多边依然记不住。
其实这些说起来有点汗颜。
这种其实是有点不用心了。
简单来说,同样是十一位的手机号码,别人的号码说过很多遍都不一定能够记住。
但是自己的号码,很容易就记住了。
其中不难发现有很多方法。
可以分析一下。
第一个,选号码的时候,一般都会选择自己在意的号码。
比如连号,比如吉利号,比如有一段和在意的人的号码一样。
第二个,记号码的时候,总是会留心。
因为自己的号码经常用。
第三个,记号码的时候,是不是有点认真。
比如充话费的时候,是不是一个都不能错。
一个简单的例子已经说明了很多东西。
如果看到这里,还是没有把记忆力提升的办法掌握,那就说明理解力有点欠缺了。
那就回头慢慢再看一遍,慢慢感受其中的精要吧。
毕竟很多技能的提升,都是经过一些时间的。
也不是一下就搞定的。
“郑凯,你看,这里竟然有炊事班。”
“这有什么?我早就看到了。”
虽然很意外,但是郑凯并没有表露出来。
毕竟,我们军人,天天看的,不都是军人嘛。
“估计这个单位有多少人吧。”
郑凯说着。
“这怎么知道?”
昌羽一脸疑惑。
“看他做多少饭不就知道了?”
“你能看到他做多少饭啊。”
“不用看了,就是我们的炊事班。”
班长打断了我们的聊天话题。
本来还想估计一下的。
这一下就出来结果了。
“我们炊事班?我们单位也来了。”
“我们单位没有来,这是集训队的炊事班。”
“你们等会把武器放好,注意保护好武器装备,现在在外面尤其要注意武器保护。”
每个地方的习俗不一样。
我们在的地方,比较有人情味。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真的有人情味。
吃饭的地方是在一个祠堂里。
在福建,这种祠堂很多。
有点像庙堂,也有点像戏院,一个舞台,几台桌子。
也叫文化活动中心。
但是吃饭的人,远远不止我们这一个集训队。
还有老百姓。
老人孩子,他们都会到我们部队去吃饭。
似乎我们炊事班有意而为。
特意做了很多的饭菜。
军爱民,民拥军,这是一个作风。
老百姓能够让我们到这个祠庙里面就餐,确实体现了不一样的风情。
很热情。
而且还给我们般来了风扇。
第一次感受到以军人的身份在老乡家里就餐。
那种热情,真的是写在了脸上。
多放的几张桌子有其他老百姓和我们一起吃饭。
不同的是,他们用的是平常餐具。
我们用的是单兵炊具。
他们桌子上有酒。
我们的桌子上没有酒。
他们老少妇孺皆有。
我们是清一色统一着装。
他们是有说有笑。
我们是默不作声。
他们是歪歪斜斜。
我们是板板整整。
老乡与军人一起吃着大锅饭。
这些对于我们来说,挺好的,没有什么毛病。
但是老乡更热情。
“你们来的刚刚好,正好我们的西瓜节到了,这些西瓜你们尝尝。”
这些话,郑凯听懂了,不是方言。
毕竟我们当中有很多人都不是本地的。
“这样不行啊,老乡,我们是有纪律的。”
“我知道你们的纪律,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但是你看他们,吃你们,拿你们的,还往回拿,这不是让我们丢人嘛。”
“这没事,军民鱼水一家亲啊。”
“那就是嘛,都是一家人,他们是没有吃过部队饭,对军人有敬佩之情,这种感情我也有,特别喜欢你们部队的样子。但是我们也不能白拿啊,这些西瓜你们就尝尝,看看他们对国家有没有贡献,都是自己家地里长的,收成还行,就是不知道口味能不能被国家接受。”
这话,我是佩服的说不出话了。
这思想,这觉悟,相当的高。
一个西瓜这样的事情,都上升到爱国了。
为国家做贡献,这个话题,确实比我们还要纯粹。
“这样也不行啊。你也是老党员了,怎么能让我们违背纪律啊。”
“行啊,我也不为难你,你们都出去,吃什么吃,一天到晚就爱占小便宜,部队,那是我们人民的子弟兵,谁家没有个当兵出身的,你们就这样在军人面前丢人嘛,别吃了,出去出去。”
旁边的几个人,都笑嘻嘻的,完全是在看戏啊。
“你这不是在为难我们嘛。”
“我们又没有让你大吃大喝,我们只是想让你们尝尝,你们都是五湖四海来的,相聚都是缘分,我也不知道这个西瓜能不能走向市场,这不你们来了,刚刚好,帮我们尝尝这种西瓜口味怎么样。”
说实在的,我们这些人,要是比口才,和地方上的人比,差远了。
所以很多情况下,我们这些军人也很少说话。
这也给大家留下了严肃的那种印象。
虽然这些不善言语,并不是那种印象的直接因素。
但是那种严肃的因素里,也包含了一些沉默的样子。
像什么广播员,发言人,代言人,谈判什么的,基本很少是军人身份的。
我们军人在一起,谈的更多的是,技能学习,技能提升。
装备使用,装备参数,以及战术演练。
这个和社交完全不沾边。
但是也不要有这样的直观印象。
因为总有几个特殊的。
在老乡的再三热情下,我们接受了老乡的爱戴。
丹阳西瓜节。
一个热情洋溢的地方。
一辈子也就那么一次。
下一次,真的是,没有最热情,只有更热情!
军人这个身份,真的可以让我们这些人光荣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