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仁宗一句话,满朝尽数寂静。
朝臣们都仿佛觉得一道惊雷在耳边炸响,久久都难以回神。
最开始说出那句话的学子豁然抬头,看向王座上的帝王,瞪大了双眼。
“陛下……”
“陛下,此言不可说!!”
包拯凭空一道厉声,定定的抬起头看向赵祯。
“朝中大小事务,最终终究是要您金口玉言,包某用性命担保,朝中但有敢起异心者,包某定与他不死不休!!”
朝臣们纷纷大声响应。
赵祯神色挺复杂的看向包拯,唏嘘。
“哎,你别说,包爱卿说这话,朕确实安心哈……”
哪个能顶得住你一喷,朕这位置就是让给他坐也无妨啊。
包拯气的脸色都黑了黑,怒哼一声不肯再言。
赵祯也挺坦然的,安抚着一众恨不得死给他看表忠心的臣子们。
“诸位也不要这么紧张嘛,朕就是这么一说而已!不必太较真了!”
欧阳修神色变换了许久,终究是叹息了一声,朝着仁宗的方向一拱手道。
“陛下,臣只是凡人,看不到那么久远的未来,但只要您在位一日,这样的事情绝不会发生。”
赵祯笑呵呵的,不怎么在意的点头,“如此就够了,如此就够了!”
韩琦也叹了一声,踌躇片刻,到底是说不出什么话来。
未来到底会如何?又到底会走向什么样的道路。
任由他自诩聪明绝伦,但也怎么都想不清,看不透。
只能交由给时间自己,交由给王朝自己了。
他看向满朝踌躇满志的臣子,看着他们脸上如骄阳初升一般的野望,心情复杂之余难免不感到欣慰期盼。
……
【仁宗一朝,共录取进士约有4000人。】
寒门士子在这里的得到巨大的提升,正所谓‘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形容的便是此番盛景。
天幕画面缓缓转动,从熙攘繁盛的开封府上空飞跃而下,以历史长河的形式逐一在几位流传了千古的着名人物身上定格刹那。
多少繁华的王朝,或在历史上留下赫赫声名,但却绝没有一个如宋仁宗治下一般,几乎代代宰辅都是名震史册名臣。
晏殊、范仲淹、欧阳修、苏轼以至于到后来的王安石……
弹幕幽幽然道。
【能不有名么?哪个不是名震语文书的人物?哪个不是占据过语文书半壁江山的人物?】
【师傅别念了,我看着这几个名字我就头疼!!】
【这还得感谢国家义务教育普及的好啊,但凡是个上过学的,谁敢说自己不认识这几位(狗头)】
【快来人,快来人啊!谁去替我把仁宗这一朝连锅端了!!!(狂喜黄豆)】
【快别了,宋本来就没什么值得说的好皇帝了,再把仁宗给端了,嘶……可怜的赵匡胤(怜悯)】
【可怜的赵匡胤(指指点点)】
天幕前,赵匡胤的额头青筋跳了跳,勉强挤出一个微笑。
他敢怒不敢言的瞪了弹幕一眼,皮笑肉不笑。
“呵,朕才不跟你们一般计较!!”
同时,也有不少王朝的帝王把目光凝视在了其中一个特殊的名词之上。
秦始皇年间。
嬴政负手蹙眉,“义务教育……这个词仿佛已经不是第一次在天幕上见到了,不知这究竟是什么意思。”
他也曾有过猜测,只是迟迟不敢确定。
嬴政沉默片刻,到底叹息一声。
总而言之,他直觉这绝不是目前的他能考虑的东西。
好在……这一次,他还有漫长的时间。
帝王抽出一张竹简,认真的在上面一笔一划的刻印下这四个字——‘义务教育’。
……
不仅仅是这些在词作上留下赫赫盛名的文学巨匠,仁宗一朝在农业、经济、科技、海外贸易等方面都达到了世界顶尖的水平!
人口突破了一亿,粮食产量年年攀升,瓷器、丝织、造船等技术更是举世无人能匹敌。
几乎对古代书籍传播呈席卷式你的活字印刷术在此时被发明出来,沈括首创《梦溪笔谈》记录科学上的发现,世界上最早的天文钟水运仪象台诞生于此……
哪怕人口数量远超前代任何一个王朝,但宋朝仍然是名声在外的富得流油。
宋朝的皇帝们刚忍不住骄傲的挺起胸膛与有荣焉,便见弹幕啧啧着划过。
【可不是富的流油么,那国库的钱可是养活了好几个王朝呢(狗头)】
【辽:打个饱嗝,懒洋洋翻个肚皮,挠挠辟谷】
【金:剔剔牙缝,翘着二郎腿抠脚】
【西夏:饿了就找大哥爆点金币】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太损了吧你们】
【(抠抠鼻子)俺们这是实话实说!】
【这边建议上面的几位警惕点呢,这都是人家宋朝的策略,只要把你养废了,不就没有边患威胁了么(机智黄豆)】
【辽表示有话要说(狗头)】
【嗨呀,没想到大宋的陛下们都是如此有深谋远虑的陛下,实在是小人眼光短浅,佩服佩服啊!!!】
【哈哈哈哈哈哈哈山上的笋都让你们给夺完了!!!】
刚抖起来没一会儿的皇帝们顿时如丧考妣,脸色青黑交杂的说不出话来了。
……
【宋仁宗治下的盛世,是一个“非典型的盛世”。】
他不同于汉唐的开疆拓土,在对外政策上多显软弱,但无法否认的是,这确确实实是一个繁华的承平盛世。
司马光称赞宋仁宗时说:
“仁宗皇帝在位四十二年……四海承平,华夏安宁。”
一切好像都如此平和。
然,不知从何处而来一道乍然怒喝,撕破了这幅瑰丽的画卷!!
那声音道。
“——苟且承平,妄称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