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研究基地后,项目审批手续终于顺利到手,南天门基地的第一阶段研发工作也随之正式启动。
以西方航天技术的发展来看,对空间站建设所必须的技术有了详细的总结。
第一类技术就是航天基础技术,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运载火箭技术、航天器设计与制造技术以及航天测控技术。
运载火箭技术和航天器设计与制造技术相对直观易懂,它们是航天任务成功的基础。
而航天测控技术则涵盖了更多方面,包括轨道控制、姿态控制、遥测数据收集、数据分析处理、导航以及数据传输等多个关键环节。
过去全球在沃尔夫条款生效以后,对夏国航天发展的看衰,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西方在航天领域拥有先发优势。
夏国只能从老大哥那有限的技术交流中获取一些有用信息。
然而现在情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江辰革命性地研发出了以小型核聚变和电推进发动机为核心的飞船,彻底抛弃了传统的火箭技术,性能全面领先。
所以还能形成技术阻碍的只有测控技术,不过如今有了AI,解决这方面只是时间问题。
第二类则是生命科学技术,如何让空间站提供能够维持宇航员日常生活的环境。
夏国人对种田的渴望是刻在基因中的,太空中不能种田可不行。
虽然梦舟号的诞生让补给不再是问题,可考虑到突发情况,南天门基地必须得具备自给自足的能力。
对于这方面的研究,就是大家熟悉的生物圈研究。
其余的像通信技术,热控技术保障了空间站长期在太空中运行,内部设备和宇航员的安全问题。
还有大量为了配合各种生物,物理,化学等实验所需要的技术支持。
当江辰领着杨工团队,将南天门基地所需的技术一项项地列举出来并进行分析后惊讶地发现。
这些技术难题似乎并没有原本想象中那么难以攻克。
其中过去空间站建设的核心技术交会对接技术,一直是因为航天器发射质量限制而必须通过在轨对接来构建更大规模的空间组合体。
由于每次航天发射所能携带的重量和燃料都极为有限,因此交会对接的过程必须极为精准且迅速,以确保航天器的安全和有效组合。
国际空间站正是通过上百次的交会对接操作,才逐渐累积形成了如今440吨的庞大规模。
然而对于国内来说,这方面的压力压根没有。
梦舟号航天器本身就具备强大的货运能力,而燃料的限制问题也已经被小型核聚变技术的实装所解决。
并且有了AI参与以后,在交会对接技术方面,国内并不逊色于国外。
更进一步的是,交会对接技术的关键在于推进器的技术。
江辰成功研发的电推进发动机,已经被业界公认为最佳的太空动力来源。
基于这一技术,研究并开发出用于调整姿态和轨道的霍尔效应推力器,无疑会变得更加简单和高效。
如此一来,回过头去看江辰提出的南天门基地第一阶段建设计划好像没那么复杂。
也不过是将过去在近地轨道上不断变换方向的空间站,转变成了一座在同步轨道上静止的太空基地罢了。
想到这里,杨工的眼中突然迸发出了一道光芒,他兴奋得几乎要跳起来,随即提出了一个大胆的问题
“江总工,您说咱们要不要给南天门基地添加上激光武器?反正有了小型核聚变,能源方面方面就不愁了。”
江辰意外地侧头看向他,其他团队成员也是一脸惊讶。
但很快他们就被这个提议所吸引,纷纷表示赞同。
江辰沉吟片刻,然后开口说道
“我本来是打算在后续阶段才考虑安排武器系统的,毕竟宇宙中那些不长眼的小行星和太空垃圾都会对南天门基地造成潜在的威胁。”
杨工一听,立刻接话道
“就第一阶段直接用上吧!往后白头鹰再拿航天技术制裁来威胁,咱们就直接用激光武器擦着它们的空间站发射,让他们知道厉害!”
江辰闻言,不禁哑然失笑。
他没想到杨工也是个潜藏的好战分子,估摸着是沃尔夫条款给国内航天人带来的屈辱感,让大家都憋着一股气。
不过他并没有立刻答应下来,而是谨慎地表示
“研究工作可以先启动,至于到时候要不要实装,再看情况决定。”
有了总设计师的首肯,杨工旋即将激光武器也放入了第一阶段的目标当中,开始着手进行相关的准备工作。
江辰也没有闲着,他一直在深入思考着一个关键问题。
那就是传统形式的空间站,由于其在太空中不断变换方向,导致内部的宇航员们长期处于微重力环境下。
这种环境对人体是有损伤的。
具体来说,用于支撑人体站立和行走的背部和腿部肌肉,在缺乏重力刺激的情况下,会迅速发生萎缩。
同时,骨骼的密度也会显着下降,变得愈发脆弱。
江辰以海平面的地球重力为基准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近地轨道上的重力仅仅相当于海平面的90%。
而位于400公里高度的国际空间站,就已经对宇航员的身体造成了如此大的影响。
那么对于位于公里高的同步轨道上的南天门基地来说,其影响更是不言而喻。
粗略地计算了一下,同步轨道上的重力仅相当于地球重力的不到3%。
在这种几乎完全失重的状态下,宇航员的身体会发生一系列变化。
身体内的体液会更多地向头部聚集,从而压迫神经系统。
轻者可能会影响视力,重者则可能导致心脏和血管的功能发生变化。
因此,必须让南天门基地具备模拟地球重力的能力,以确保宇航员在太空中的身体健康。
这也是未来太空旅行的必备条件之一。
那么最好的解决办法无疑是通过旋转产生离心力来模拟重力。
放眼众多的科幻影史中,那些宇宙飞行器中,不断旋转装置的设计灵感正是来源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