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四年四月初十,关外,清军大营。
身着明黄色棉甲一身戎装的皇太极正座于中军大帐之内,大帐内站满了大清国的文武大臣。
礼亲王代善、武英郡王阿济格、豫亲王多铎、郑亲王济尔哈朗、肃亲王豪格各自身着盔甲坐于一侧。
除了睿亲王多尔衮没在之外,大清国真正的天潢贵胄悉数到场,足见这场战争对于皇太极以及大清国的重要性。
另一侧,则是以范文程、宁完我为首的大清国文官,这里头不乏在关内混不下去的落魄举子,亦或是投降了大清国的前大明官员。
在场的人表情皆露喜色,东土默特部的一场大胜,不仅一战吃掉了大明朝廷三万多精锐,还大大鼓舞了大清国上上下下的士气。
几个月以来,大清国一直处于小溃败的阴霾之中,李自成的罪字营出关之后,更是使得漠南蒙古诸部人心惶惶。
大清国急需一场胜利来挽回局面,所赖萨满庇佑,他们隐忍了一个月,终于等来了这场大胜。
“父皇,那归化城虽然坚固,但如今我大清国大军压境,只要付出些代价,拿下这归化城并非难事。
只要父皇下令,儿臣立即便率领正蓝旗的勇士们,为父皇拿下归化城,将那李自成和俄木布的头颅敬献给父皇!”
肃亲王豪格第一个请示道。
作为大清国皇帝皇太极的长子,豪格今年已经三十二岁,也算是历经了不少的战斗,奈何却并不为皇太极所喜。
以至于直到现在,大清国仍旧没有太子,几个议政大臣也从不提立储之事。
正因为如此,只要一有机会,豪格便会在众人面前,尤其是皇太极面前表现。
大清国目前处理政务的方式,一直在向汉家王朝学习和靠拢,虽然豪格看不起范文程、宁完我那些汉人,但汉家王朝有一点,他是很喜欢的。
那便是汉家王朝的父死子继制度,尤其是皇家,往往会在很早便立下皇储,也就是太子。
而他们大清国,乃至于之前的后金,在汗位和皇位继承上,仍旧采用着落后的议政制。
比如他的祖父努尔哈赤过世之后,汗位继承便是由几个主要的议政大臣讨论,最终经过竞争和妥协,他的父皇才荣登大位。
豪格不觉得这种方式有什么好处,只知道自己明明应该是太子,但现在却不是。
“你难道忘记大凌河之战了吗?”皇太极面无表情的反问道。
当年大凌河之战,他们依靠围点打援的方式,击溃了明军的好几次支援,不仅扩大了战果,最终还是拿下了大凌河。
皇太极的意思很明白,如今的归化城就是曾经的大凌河,若朝廷坐视不理,自然让漠南的蒙古诸部看到,这就是跟随大明朝廷的下场。
如果大明的边军敢来,那就只能是有来无回。
毕竟这次他几乎是倾国之力,几乎调动了整个大清的绝大部分兵马。
然而豪格很明显会错了意,只是皱眉道:
“父皇放心,儿臣定然不会同意那李自成和俄木布的投降!”
这让在场的代善等人都十分无语,大凌河之战以祖大寿向皇太极投降而告终,然而祖大寿很快便再次叛逃。
这件事几乎成了大清国的丑事,一般情况下是没有人再提的。
尤其是同样一个坑,他们竟然被祖大寿坑了两次,锦州城内一万满洲勇士殒命,济尔哈朗更是痛失四根手指。
如今豪格当着皇太极和济尔哈朗的面这么一说,无疑有点当着和尚骂贼秃,足见其智商和情商,双双都不在线。
“咳咳——肃亲王,陛下的意思是,围点打援,大明朝不会作势不理归化城的。”礼亲王代善提醒道。
“原来如此,可……可是诸位,我等主力十万大军在此,大明朝有哪个不开眼的家伙敢来支援?”豪格反问道。
如今大清国两路大军,睿亲王多尔衮率领八万威慑关宁锦,而他们则围困归化城。
此番大清国可谓精锐尽出,不论是他们这一路,还是睿亲王那一路,都非寻常规模部队可以抵御。
即便是听说大明朝这两年改变不小,边军似乎比之前能打了些,但以豪格来看,再能打,也非他们满洲的勇士能比。
“肃亲王殿下,有的,那卢象升和吴三桂不敢,但仍有一人敢。
此人性格狂妄,如今我大清国将李自成和西土默特击溃,归化城也被我围困,以那人的性子,断然不会坐视不管的。”范文程很是和煦的出言道。
“那个人?哪个?”豪格皱眉,很是不善的盯着范文程反问道。
“豪格,不得对范先生无礼!退下。”皇太极呵斥自己的儿子道。
他对自己儿子的愚蠢十分失望,皇太极其实有意改变现在的议政制度,他现在年纪大了,这两年身体也越发的不如从前。
皇太极认为现在的议政制度,很容易造成内讧,犹记得当年他父汗过世的时候,那时不仅有人支持礼亲王代善,他的十四弟多尔衮也有不少的支持者。
当时局势危急,好在是他的兄长代善深明大义,还顺带说服了多尔衮,才使得后金的局势稳住了。
难以想象,若当时真的发生内斗,大明朝肯定不会放弃这大好的反攻时机,还能不能有大清的现在,绝对是个未知数。
一如从前,现在的皇太极也遇到这个问题,倘若豪格是个脑子够用,且会与人为善,哪怕只是表面友善,他也不至于愁成现在这个模样。
豪格几乎与阿济格和多铎,还有此前的阿敏如出一辙,冲动、暴躁、少智,唯一能让他略有些安慰的,可能就是作战勇猛这一点了。
可是,将如今危如累卵的大清国,交给这样一个人手里,他能放心吗?
他的那些兄弟们,又会服气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想来这时候,那狗贼已然得到了消息。”礼亲王代善道。
“他肯定会来的,带着他的所谓近卫军,陛下,臣请打头阵!”郑亲王济尔哈朗请命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