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袁牧鱼因煤气中毒,而离开了人世,结束了这段看似平淡,却充满迷茫与痛苦的人生旅程。
袁牧鱼的魂魄,竟飘飘荡荡地来到了陈仓府。
陈仓府府衙里,罗良臣接过稳婆递过来的新生婴儿,看着襁褓中的孩子,罗良臣满心的欢喜。
“小家伙,你刚才的哭声,那么响亮,真是一鸣惊人呐。那爹爹就给你取名罗鸣扬吧!”
话音刚落,袁牧鱼的魂魄,一下就飘进了,被取名为罗鸣扬的婴儿身体内,并与之奇妙地融合在了一起。
此时翠花的魂魄,则静静地悬停在半空之中,目光凝视着下方。
罗鸣扬在陈仓府,被父母姐姐宠着,又是知府家的少爷公子哥,生活惬意,无忧无虑。
时光流逝,罗鸣扬慢慢长大,成了一个开朗,快乐的大男孩。
徐家湾的翠花也在成长,相比于陈仓府的罗鸣扬。
徐家湾的徐翠华就有点惨了,由于父亲不受重视,母亲又是逃荒女。
祖母因为姑姑徐宝珠的死,恨死了自己的父亲。
本来就是皇帝爱长子,百姓爱幺儿,夹在中间的容易被忽略。
祖父祖母向来对大伯一家,偏爱有加,对二儿子徐根生,就少了几分关爱。
祖母又生下了,家中最小的女儿后,把这小闺女视为掌上明珠、心头之肉。
徐富贵给小幺女取名叫徐宝珠,徐宝珠长得乖巧可爱,夫妻俩一看见宝珠,就乐的眉开眼笑。
一家人都宠着徐宝珠,被宠的孩子就是有特权,徐宝珠要干什么,大家都由着她。
在徐宝珠五岁那年的一个夏日午后,天气炎热难耐。
七岁的徐根生和村里的孩子们,要去小河边的水田里,摸鱼逮虾。
徐宝珠也一定要跟着,徐根生说太阳大让她别去,徐宝珠哭开了。
徐根生让娘一顿臭骂,只能顶着太阳,脱下衣服,帮宝珠顶头上遮住太阳。
徐根生带着徐宝珠来到小河边,找到一棵树的阴凉处,把衣服垫地上,让宝珠坐下看他们抓鱼。
田埂之外,便是那条蜿蜒曲折的小河,河水清澈见底,波光粼粼。
孩子们聚在一起,便开始喧闹起来,你追我赶,好不热闹。
田埂上还散布着一些,从水田里被摸鱼者甩上来的稀泥巴。
那些泥巴有的已经半干,而有的则依旧湿润柔软,在硬硬的田埂上,人踩上去,很容易滑倒。
年幼无知的徐宝珠,看大家玩的开心,哪里能安心的坐着,看二哥在田里抓鱼,根本没有注意到她。
她也爬起来,跟在一群小孩子身后,奔跑嬉戏,全然没注意脚下的路况。
突然,她一脚踩在了一块软软的泥巴上,身体瞬间失去平衡,一下子滑倒在地,并顺着倾斜的田埂,直接掉入了河中!
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在场的其他孩子们一下都愣住了,等反应过来才惊慌失措,大声呼喊求救。
等到大人们闻讯匆匆赶来时,可怜的徐宝珠早已溺水多时。
尽管大家竭尽全力,将她打捞上岸,但一切都为时已晚,小小的生命就这样消逝了。
得知噩耗后的祖父母悲痛欲绝,他们把所有的怒火和悲伤,都发泄在了徐根生身上。
认为是他没有照看好妹妹,才导致这场悲剧的发生。
那一年,父亲被打得皮开肉绽,伤痕累累。
然而,面对父母的责打,徐根生却像是完全失去了知觉一般,只是呆呆地望着妹妹那冰冷的尸体,眼神空洞无神。
自那以后,整个家庭都沉浸在,深深的痛苦和怨恨之中。
所有人都怪罪徐根生,认为是他的疏忽害死了妹妹。
而徐根生自己也陷入了,无尽的自责与悔恨当中,他始终觉得,这一切都是自己的过错。
如果当时能够再小心一点,或许就能避免这样的惨剧发生。
从此以后,那个曾经活泼调皮、喜欢摸鱼逮虾的小男孩,彻底变了样。
他不再下河玩水,也不再调皮捣蛋,而是整天默默地埋头苦干。
无论是家里的重活,还是脏活累活,他都毫无怨言地,主动承担下来。
与此同时,父母决定送大哥前往镇上的私塾读书,希望他能通过学习,出人头地。
对于这个安排,徐根生并没有丝毫不满或嫉妒之意。
他心甘情愿地留在家里,继续劳作,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扛起生活的重担。
在徐富贵家里,要说干活最卖力、生活条件最差,却毫无怨言的人,非徐根生莫属了。
他每日辛勤劳作,身上穿着的衣物,总是家中最为破旧寒酸的,吃进肚子里的食物,也是最差的。
但他从未因此,而发过一句牢骚。他就像一头“老黄牛”一样,默默的日复一日地支撑着这个家庭。
大哥到了成婚的年龄,父母忙着张罗给他娶亲,几年之后,大嫂陈氏才有了身孕。
徐根宝儿子都应该上学了,也没有考过童生试,都不知道他上学,学了些啥。
祖父祖母才让他别去私塾了,换徐俊林去上学。
徐根宝就开始过起了地主老爷的生活,每天手捧一个茶杯,满田梗土边的乱窜。
然而徐根生可没有这般幸运,父母好像忘记了,还要给他娶亲。
后来大嫂陈氏打起了如意算盘,她想将自己的堂妹许配给徐根生。
对于大嫂的堂妹,徐根生自然是看见过的。
那姑娘不仅说话,磕磕绊绊很不顺畅,平日里,嘴巴总是合不拢。
仿佛永远闭不上似的,始终张开着一条小缝,还会时不时地,从这条缝隙中,流淌出口水来;
走起路来,更是一瘸一拐的,身子总向一侧倾斜。(以现代医学知识来看,这显然是小儿麻痹症,所遗留下来的后遗症)
面对这样的情况,徐根生毫不犹豫地表示拒绝。
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父母和哥嫂,竟然全都赞同这门亲事。
原来,大嫂陈氏的三叔承诺,如果闺女嫁过来,会给三两银子作为嫁妆,并且还给大嫂陈氏准备了八百文的媒人钱。
这可是破天荒头一回,徐根生公然违背父母哥嫂的意愿。
这下可好,母亲刘氏被气得够呛,整整骂了三天三夜。
只要她一睁开眼睛,就开口骂人,一直骂到再次入睡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