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句丽...
怎么说呢。这事情吧,说来很简单。
就好比说,你去街头随便问问一个正常的中国人一个问题。
若是能打下小日本,你会怎么调理他们?
这问题特么的纯属送分题啊。
所以,同样的问题摆在了元康帝的面前。
怎么收拾这帮不听话的棒子。
到此为止是不可能的,这辈子都不可能的。
但高句丽就像一块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周牧枫曾说过,只有长白山有一些东西值得人们去探索,其他地区情况非常的恶劣,根本不适合耕种、不适合人们生存。
不管是现代还是古代,这地方就不是个水草丰美的好地方。
荒凉,才是这里的主旋律。
但是,枪都掏出来了,你说今天来姨妈了?
这必不可能啊!
正面走不通他就走另一面。
要不,将这里犁庭扫穴算了?
不行不行,收益太低了,划不来。
不管是被大康灭掉的国家,比如匈奴、吐蕃等,它们都有自身的价值。
但高句丽不一样,这就是一个荒芜的地方。
人烟稀少,每年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大雪封山,很难有什么发展的机会。
事实便是如此,哪怕在现代,这地方也不是什么资源丰富的地方。
种地种不成,资源资源也没有。纯纯的旱地。
但就此停手也不可能,底下一堆将领等着军功呢。
总不能让周飞鸿一个人全吃了吧?
所以元康帝派他去平叛。
这活儿没有好处反倒是无尽的麻烦。
但周飞鸿不怕麻烦,怕的话他早就被元康帝咔嚓了。
说白了,他就是元康帝的黑手套。
思索再三,元康帝叹了口气。
左相王谦退了,右相孙德海反了。自己身边已经无人可用了。
至于这个位置的人选,他还在观察。
群臣多次进谏,想要让他再选丞相,但他还没有合适的人选。
毕竟他可不是唐太宗,身边文臣武将多如牛毛,选都选不完。
这个人忠心是有,但是才能不够,那个人惊才绝艳,但他忠诚于世家。
这就很是纠结。
纳相又不是选妃,看着漂亮就能脱裤子上了。
事关国运社稷,可不能马虎。
元康帝揉了揉眉心,他决定还是上!
没有男人能够拒绝开疆拓土,也没有帝王能够拒绝一个顶好的庙号。
“祖”它是想都别想了,除非他是朱棣,死了几百年还能被安一个成祖的庙号。
干!
于是乎,一道指令从中书省下达。
没有人反对。
你反对开疆拓土?找死啊你,那些武将半夜不打你闷棍都算你祖宗保佑。
所以,幽州军得到补给后,直直的朝着高句丽进军了。
此时正值夏季,若不赶紧动手,等到了冬天大雪封山,神仙也收拾不了他们。
是,冬季的苏维埃是吧。
强如德军,在这种酷寒的地方也只能铩羽而归,丢下几十万具尸体仓皇后退。
得到皇帝陛下传信的幽州军没有多废话,他们早就整装等待出击了——皇帝陛下不可能停手的。
于是乎,被扩充到10万大军的大康远征军即刻跨越边境,直插高句丽腹地。
但是,他们一进去,就遭到了高句丽人的猛烈阻击。
作为一个三面环海的弹丸小国,他们也许没什么战力可言,也许没什么资源可掠夺,但是,这个环境能够为一件事儿奠定坚实的基础。
那就是对人民洗脑。
只需要三言两语下去,这些愚民就会被煽动起情绪,他们会在大康人经过的时候朝他们发起偷袭,击杀一两个人、三五个人后立刻撤退。
大康人若是要追击则要付出十倍于他们的人力。
虽然前进的脚步坚定,但是所在这里耗费的时间很多。
这是一场烂仗。
胜利就在前方,但仿佛遥不可及。
高句丽人的想法也很简单。
一个字,拖。
拖到冬季来了,这里就是他们的主场。
大雪,会帮他们收拾这些大康人的。
而在这些进入高句丽土地的人陷入苦战的时候,周飞鸿也收到了周牧枫的来信。
信件里,明确写出了对应之策。
他召来自己的副将、军师们开了一个会。
讨论周牧枫所献之策的可行性。
周牧枫的计策很简单。
首先,以皇帝陛下之命宣布大皇子的建国非法无效,宣布剥夺他皇室成员的身份,然后将其打为反贼。
这一步就是剥夺了他的身份,让他所作所为都没有了合法性。
既然非法,那他的行为就没有依据,周飞鸿就可以宣布皇帝陛下所下之命:令这些被大皇子当成人肉盾牌的平民进入周飞鸿所设营地。
营地里包吃包住,条件绝佳,这些黎民百姓不用出力就能吃肉喝酒。
相比真香定律会大规模出现在这里。
你说你不愿去,要为大皇子奉献一切。
那不好意思,那你将会被皇帝陛下打为反贼了。
“拒不迁移者,负隅顽抗者,死性不改者,皆为贼也。”
不能将他们打回原籍,因为混在人群里的人会伺机造反——陈苍可是在玉门关呢,可没人给他擦屁股稳定后方。
只有将他们暂时迁移到营地里,严加看管起来,才能够杜绝后院起火。
然后怎么打,就不是周牧枫操心的了。
人,都是怕死的。
这一计策,可以说非常粗糙但是一锤定音。
你走不走,不走我连你一块儿杀。
也别担心住进营地里会饿死,他们的待遇堪比地主老爷。
唯一的变数就是周飞鸿了。
这家伙需要强袭并州城,快速结束战斗,不然后勤够呛。
还有最后一个问题。
狗皇帝同不同意?
事实上,元康帝看的很清楚,他的回复里只有一句话:
周景和!你又去找你家老二取策了吧?你这个脑子能想出这法子?
朕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