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张启快步走了过来,恭敬地对毛怀民上将说道:“将军,您休息一下,让我来回答这位同学的问题。”
毛怀民上将微微点头,退到一旁。
张启转过身,面向众人,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有条不紊地说道:“大家好,我叫张启,是燕京大学生物系的教授。”此话一出,台下顿时传来一阵轻微的惊叹声,众人纷纷投来惊讶的目光,没想到眼前这位看起来如此年轻的人,竟然已是教授。
张启站定,脸上挂着温和的笑容,眼神中透着学者的睿智与沉稳。他抬了抬手,示意大家稍安勿躁,清了清嗓子,开始说道:“同学的质疑精神非常可贵,做学问、探究真相,就需要这样的态度。关于美国进口转基因作物的情况,其实有确切的数据和资料作为支撑。”
“美国农业部发布的数据显示,美国虽然是转基因作物种植大国,但同样存在进口转基因作物的情况。就拿大豆来说,美国从巴西进口转基因大豆,仅在2023年,进口量就达到了约500万吨。同时,美国从阿根廷进口的转基因大豆,同年也有大约300万吨。”张起一边说着,一边在空中比划着,试图让大家更直观地理解这些数据。
“在玉米方面,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的记录表明,2022年,美国从加拿大进口了约200多万吨转基因玉米,从墨西哥进口的转基因玉米也达到了约150万吨。”他微微顿了顿,目光扫视全场,确保每个人都在认真聆听。
“此外,从食品加工原料的角度来看,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22年的报告显示,美国进口了约100万吨用于食品加工的转基因玉米淀粉,以及约50万吨转基因大豆蛋白。这些数据清晰地表明,美国在大量出口转基因作物的同时,也基于自身的产业需求、市场供需关系等多方面因素,从其他国家进口转基因产品 。”
张启的声音在礼堂里回荡,有理有据的阐述让现场的气氛逐渐从质疑转向了思考,大家纷纷交头接耳,消化着这些新鲜的信息。
还是那位同学,又继续追问道:“张教授,我还有个疑问,虽然美国也向别的国家进口转基因作物,但我还想问个新问题,那就是我们华夏有没有向海外出口转基因技术或者种子呢?请你也一并回答一下。”
张启脸上挂着温和又耐心的笑容,微微侧身,看向提问的同学,有条不紊地说道:“同学,你的问题很有价值。实际上,中国在转基因技术与种子出口方面成果颇丰。”
“2024年1月26日,欧盟委员会发布官方公告,批准中国先正达公司研发的转基因玉米bt11xmIR162xmIR604xmoN x5307xGA21进入欧盟市场。这是中方企业独立研发的成果,该玉米不仅耐草铵膦、草甘膦,还能抗鞘翅目和鳞翅目昆虫。耐除草剂特性使得农民在田间管理时,能更高效地清除杂草,降低人工成本,抗虫特性则大大减少了虫害对玉米的侵害,保证了玉米的产量和质量。虽然目前刚获批,具体出口量还未形成规模,但随着时间推移,凭借其优良特性,有望在欧盟市场占据一定份额。这一批准意义重大,它标志着中国转基因玉米技术得到了国际上严格监管地区的认可,为后续更多转基因产品进入欧盟市场打开了大门。”
“2019年2月28日,北京大北农科技集团发布公告,他们研发的转基因大豆转化事件dbN-09004-6获阿根廷政府正式种植许可。这种大豆具备草甘膦和草铵膦双重抗性,相较于南美广泛种植的单一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它的优势十分明显。南美长期单品种种植,杂草极易产生抗药性,而大北农的这款大豆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为当地农民提供了更可靠的除草选择。近年来,该品种在阿根廷的种植面积逐年扩大,虽然没有确切公开的出口量数据,但从其种植趋势来看,出口前景十分广阔。这一成果不仅为大北农带来了国际市场份额,也提升了中国转基因大豆技术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展示了中国在农业生物技术领域的创新实力 。”
张启稍作停顿,喝了口水,接着说:“2022年11月22日,大北农研发的转基因抗虫大豆转化事件dbN8002,同样在阿根廷获批种植许可。它的抗虫特性能够极大减少大豆生长过程中因虫害造成的损失,保障大豆的产量。目前大北农正积极拓展其在国际市场的布局,申请乌拉圭、巴西、西班牙的种植许可,以及欧盟、日本、韩国等大豆主要进口市场的进口许可,进展顺利。一旦这些申请成功,出口量将有望大幅增长。这对于中国转基因大豆产业来说,是进一步走向国际舞台的关键一步,有助于提升中国在全球大豆市场的话语权。”
“我国转基因水稻也成功走出了国门。2018年1月20日,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完成对华中农业大学研发的转基因抗虫水稻‘华恢1号’的安全性评价咨询,意味着‘华恢1号’大米及其制品可出口美国,直接面向普通消费者销售。‘华恢1号’对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等鳞翅目害虫表现出很强的田间抗性,可大幅度降低水稻生产中农药的施用量,不仅保障了产量,还让大米的农药残留更低,更加绿色健康。这是我们中国转基因水稻技术获得国际高度认可的标志,为未来中国水稻产业的国际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2021年9月9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北京大北农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研发的转基因玉米dbN9936用于食品和饲料,该玉米兼具抗虫和耐草甘膦特性。抗虫让玉米在生长过程中免受虫害威胁,耐草甘膦方便了田间除草作业。虽然现阶段还没有大量出口,但随着美国市场对其接受度的提高,出口量有望增加。这一批准表明中国转基因玉米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增强了中国农业科技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2023年11月20日,北京大北农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研发的转基因耐除草剂大豆dbN9004在巴西获批种植许可,它能同时耐受草甘膦和草铵膦,有效解决南美大豆生产的控草难题。目前出口量还在逐步提升阶段,不过凭借其独特优势,预计未来在巴西乃至整个南美市场的份额会不断扩大。
另外,以袁隆平院士为顾问的隆平生物,其研发的抗虫抗除草剂转基因玉米技术,目前也已成功出口到巴西。这一系列成果,不仅推动了中国转基因技术在国际市场的应用,还促进了国际农业技术的交流与合作,提升了中国农业科技的国际影响力 。”
张启接着说道:“还是隆平高科,早在2018年,他们就成功将自主研发的一款转基因大豆种子推向了国际市场。这款种子具备抗虫和耐除草剂的双重特性,极大地减少了玉米生长过程中遭受虫害的损失,同时让农户在除草时更加高效便捷,能有效降低种植成本,提高产量。起初,这款种子的出口量并不大,但凭借着优异的表现,逐渐在国际市场上打开了局面。目前,其出口量稳步增长,在东南亚、南美等地区都获得了不少订单。对于我国来说,这不仅展示了我们在转基因大豆种子研发领域的技术实力,还提升了我国种业在国际市场的地位,增强了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通过出口优质的转基因种子,我们也能与国际农业市场建立更紧密的联系,促进农业技术的交流与合作,为全球粮食安全贡献中国力量。”
张启一番有理有据的解答,让台下众人听得全神贯注。原本心存疑虑的同学若有所思,现场随即响起阵阵讨论声,大家都对这些成果感到振奋。
就在张启讲得条理清晰、众人沉浸在对中国转基因技术发展的思考与讨论中时,人群里突然传来一声尖锐的质疑。一个身形略显消瘦,戴着黑色鸭舌帽的男子扯着嗓子喊道:“哼,美国人都不怎么吃水稻,你们把转基因水稻卖出去,有人吃吗?”
此人正是绿色基地组织混在现场的成员,刚刚侥幸没有暴露。他听着张启的发言,心中满是恼意,按捺不住跳出来捣乱。
张启目光平静地看向那名男子,不慌不忙地开口:
“这位朋友,你的观点有些片面了。虽然美国并非传统的水稻消费大国,饮食习惯更侧重于面包、肉类等,但美国的饮食结构正日益多元化。据统计,2020年,有万美国人食用普通(长时间烹饪)的米饭或米饭类菜肴,有5142万美国人食用‘本大叔’品牌的米饭或米饭类菜肴,甚至还有2147万美国人在一周内食用了10份或更多份米饭或米饭类菜肴 。这表明,美国存在着不容忽视的水稻消费群体。”
“并且,全球粮食市场是一个庞大的体系,中国出口转基因水稻,目标市场远不止美国。在亚洲,像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国家,水稻是绝对的主食,对水稻的需求量极大。我们出口的转基因水稻‘华恢1号’,具备出色的抗虫特性。在东南亚地区,当地气候湿热,虫害严重影响水稻产量,‘华恢1号’能有效抵御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等鳞翅目害虫,减少农药使用,保障水稻产量与品质,自然深受当地农户和市场的欢迎。目前,‘华恢1号’在菲律宾等国的推广面积逐年扩大,为解决当地粮食安全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国际粮食贸易角度来看,转基因水稻作为一种安全、高效的农产品,在满足全球粮食需求的大背景下,有着广阔的市场空间。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以及对粮食质量要求的提升,具备优良特性的转基因作物,包括转基因水稻,其市场需求正逐步扩大。所以,并非像你所说的无人问津,相反,它在解决全球粮食问题的进程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张启的声音坚定有力,逻辑严谨,引得台下不少人纷纷点头,对他的回答表示认可。
那绿色基地组织的人听了张启的回答,心中的怒火更旺,脸涨得通红,突然尖声叫嚷起来:“我才不相信你的鬼话,你们都是些大骗子!”
他这一喊,瞬间打破了现场原本有序的氛围,众人的目光齐刷刷地再次聚焦到他身上。
人群中立刻爆发出一阵指责声。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者皱着眉头,语气不满地说道:“你这个人,你怎么能这样胡搅蛮缠呢?这位张教授说得头头是道,每一个数据、每一个例子都清清楚楚,你要是有疑问,好好交流,而不是在这里无理取闹。”
旁边一位中年女教师也跟着附和:“就是呀,我们大家都听得明明白白,中国在转基因技术上取得的这些成果,是实实在在对国家、对全球都有益的事情,你不能一上来就否定,这太不理智了。”
还有人高声说道:“有不同意见可以提,但也要有依据,不能平白无故地诋毁,大家都是为了把事情弄清楚,为国家的发展出份力。”
面对众人的指责,那绿色基地组织的人不但没有收敛,反而更加激动,双手挥舞着,还想继续狡辩,可他的声音很快就被众人的声浪淹没了。
张启微微一笑,笑容里带着几分从容与笃定,而后大声说道:“各位朋友,我说的是不是实话,大家只要在主流媒体网站上搜索一下便知。很多事情,都是经不起查的。谣言,一查就会原形毕露;而真实的成果,自然会大白于天下。如今我们生活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虽掌握着强大的搜索工具,可惜很多人只依赖自媒体获取信息,这其实是个很大的误区。”
他目光扫视全场,认真地继续讲道:“自媒体号大多出于个人目的,或因个人喜恶,只发表那些他们想让大家看到的内容,极具倾向性。就拿转基因技术来说,有些自媒体为了博眼球、赚流量,故意传播不实信息,夸大风险,忽略其为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带来的巨大益处。而主流科学媒体,像《生物》《自然》《细胞》等,以及国家的主流网站,比如新华网、人民网、央视网,它们发布的信息经过严格审核,汇聚了众多专家的研究成果和权威解读,更具权威性与可信度。大家获取信息时,应尽量选择这些平台,才能掌握正确知识,不被误导。”
就在这时,张启的话音刚落,全场顿时掌声雷动,经久不息。人群中,不少人感慨万千。一位年轻的学生满脸懊恼地说:“我之前就是被那些自媒体给骗了,全是胡说八道,煽动舆论的东西,以后可不能再信了。”另一位头发斑白的教授也附和道:“我们这可是复旦大学,世界名校,怎能再上这些当?往后一定要多了解主流科学界的看法,不能被自媒体营销号牵着鼻子走。”
正当大家热烈讨论之际,那个之前指责张启的绿色基地组织成员,脸色阴沉得可怕,趁众人不注意,突然从怀中掏出一支手枪。他双眼通红,面目狰狞,高声喊道:“消灭你,你是撒旦!!!”
随后,他朝着张启“砰砰砰”连开三枪。子弹裹挟着呼啸的风声,朝着张启迅猛飞去。
千钧一发之际,张启却不慌不忙,眼神瞬间锐利如鹰。
只见他伸出右手,食指和大拇指轻轻一搭,周身气息陡然一变。在这危急关头,他仿佛与周围的空间融为一体,整个人散发着一种神秘而强大的气场。当子弹即将击中他的瞬间,他轻轻一弹手指,一道肉眼几乎难以看清的剑气从指尖迸发而出。这剑气犹如实质化的利刃,带着凛冽的锋芒,瞬间与三颗子弹碰撞在一起。
“叮叮叮”三声脆响,那三颗子弹竟被剑气硬生生地挡在了半空中,随后无力地落在地上,而剑气的余威未减,继续朝着逃跑的枪手飞射而去,正中那人的后背。
那枪手只觉一股排山倒海般的力量击中自己,一声凄厉的惨叫后,整个人像断了线的风筝一般,向前扑出数米,随后重重地摔在地上,昏死过去。
全场瞬间一片死寂,所有人都被这一幕惊得目瞪口呆,他们怎么也想不到,眼前这位温文尔雅的教授,竟会拥有如此神奇而强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