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数日,小龙女在汴京的府中愈发觉得烦闷压抑,难以忍受。心想出去散散心也好,顺便回古墓看一看。
于是以此为由,辞别了府中的三位姐姐,离开了汴京,前往终南山。
与此同时,襄阳城外,忽必烈于军帐之中,仍未从上次的大败中缓过神来,依旧焦头烂额。
但他深知,不能在此一直僵持耗着。便又打定主意,广召天下能人异士前来辅佐。
近段时日,陆续有湘西的裘千仞,潇湘子、天竺的尼摩星、波斯的尹克西等武林高手前来助阵,可谓是群英汇集,阵容豪华。
如今,自他到此地以来,决意拿下襄阳城,一晃时间已过去一年有余,这战况却毫无进展。长期这般消耗下去,绝非良策。
于是,再次着急召集文臣武将,张易、许衡、阿术、刘整、蒙古国师金轮法王、裘千仞、尼摩星、潇湘子、尹克西等人一同前来,共同商议,重新部署新的战略方案。
“如今,在襄阳城有了火炮之助,我们想要攻克,恐怕极为困难。不知诸位可有更好的策略?”
忽必烈皱眉向众人问道。
大将阿术沉思片刻后说道:
“大汗,在我等元军与宋军交战过程中,对方有两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倘若能够设法除去这两人,襄阳城可破。”
忽必烈听后,心中诧异,问道:
“将军所言,是哪两人?”
阿术回道:
“大汗,据我所察,此两人乃是杨浩与郭靖。”
忽必烈听后,杨浩与郭靖,这两个名字甚是熟悉。只因他在蒙古之时,便曾听闻。
一旁的刘整忙附和道:
“大汗,据我所知,此二人此前也曾在蒙古大漠待过,故而对蒙古大军颇为熟悉,所以此二人才是我们的劲敌。”
忽必烈回忆了片刻后道:
“这二人,朕听说过。那杨浩,乃是家父的结义兄弟,正是姑姑华筝的夫君。郭靖嘛,此前在蒙古大漠长大,深得祖父赏识。
要说,我大蒙古对他们有恩遇,真没想到竟是他俩阻挡了我大军前进。”
一旁的军师张易听后,突然眼前一亮,心生一计:
“大汗,所谓擒贼先擒王,不妨我们设计将杨浩与郭靖拿下。如此,再去攻打襄阳城,便会容易许多。
那杨浩,不是大汗的亲属吗?大汗不妨借助这层亲属关系,进行拉拢,给他一些好处,使其臣服于我。”
忽必烈听后,略加思索,微微点头道:
“军师所言,有理。目前来说,也唯有此方法可行。那就不妨一试。但该如何实施?”
军师张易回道:
“大汗,不妨借助亲属之名,派使者前往,通报杨浩,请他前来军帐之内做客。
碍于亲情面子,如若他有心合作,定会前来。如若他不愿与我们合作,可以在酒中下药。
倘若他中毒之后,返回途中,各位武林高手一同将其击杀。”
这时,一旁的裘千仞走了出来说道:
“大汗,军师,那杨浩武功高强,倘若他能前来,却拒不从命,我等将其杀害,恐怕不易。
在襄阳城武林大会之中,老夫与他交过手,此人武功极高。”
裘千仞此话一出,一旁的国师金轮法王有些不乐意了:
“裘帮主,你说那杨浩武功高强,又能高到哪里去?难道你我联手,还不能将他击杀?”
裘千仞镇定地回道:
“据我所知,你我联手,也未必是他的对手。”
此话一出,军帐之中所有人都面面相觑,皆觉难以置信。
金轮法王的武功已然相当高绝,况且裘千仞的铁掌也是威名远扬,怎会二人联手都敌不过那杨浩?
金轮法王更是不乐意了:
“裘帮主,你又何必长别人的志气灭自己威风,莫不是在武林大会上被那杨浩打怕了,你若不敢去,我等前去便是”
裘千仞听金轮法王这么一说,哪里受得了这个气,顿时怒目圆睁,嘴巴抖动着正要回怼。
同时不由得伸出铁掌想一掌拍死眼前这个秃驴。
但转念一想,好在当时是金轮法王推荐自己前来,对自己也算有恩。
于是强忍下恼怒,将火气压了下去。
金轮法王见裘千仞这般,以为他要动手,便要上前较量一番。
眼看二人就要干起来了,这时军师张易忙出来打圆场:
“二位豪杰,莫要在此争执了。你们皆是我大蒙古的顶尖高手,应当和睦相处,共同对外。我有一计,可保万无一失。”
忽必烈听着刚才金轮法王与裘千仞这两大高手之间的争执,一直沉默不语。
他对杨浩的武功也有所耳闻,但没想到会如他们所说的这般厉害。
但愿军师张易说的万无一失之策,能真的有用。于是微微点头,示意张易继续说。
张易捋了捋胡须,继续道:
“此次请杨浩前来,如若他愿与我们合作,念在大汗与他的亲情,出于利益考量与我们合作,那一切都好。
若他不愿合作,可以设宴款待,在酒中下毒。倘若他中毒之后,返回途中,各位武林高手一同将其击杀。如此便可轻易成事。”
众人听后,皆感此计可行。
只是金轮法王觉得有些面子上挂不住,自己好歹也是蒙古国师。
暗杀一个人还要如此劳师动众,不是显得自己很弱鸡吗,这让自己日后如何在江湖上立足?
但无奈此事事关重大,万一出现闪失,让杨浩逃脱,那责任自己也担当不起。想到这里,也只好低下头不再言语。
忽必烈与众人都没有了反对之声,缓缓说:
“那既然如此,就依此计行事吧。”
于是,忽必烈当即修书一封,遣人送去。信中表达了对杨浩这位长辈的敬重思念与钦佩之情,信中所言:
姑父,侄儿初到中原,听闻此次襄阳城之事,真是不打不相识,姑父你的表现真是英勇无比。侄儿甚是敬佩姑父的统兵能力。
以前在草原,便时常听闻您的英雄事迹。小侄对您敬佩万分。没想到在此交战之地,我们能够有缘再次会面。
实属三生有幸,还望不弃,请姑父前来我军帐之中一叙。侄儿定当盛情款待。落款:忽必烈。
忽必烈写完书信,派信使趁着夜色秘密前往襄阳城,将此私信交到杨浩手中。
信使得令,即可前往。由于两军会战,不斩信使,毕竟便于双方谈条件或许有和解的机会。
故而信使没费多少时间便来到了襄阳城。
此时的杨浩正在襄阳城中,与师弟郭靖在一起商讨当前局势。忽有信使前来,将信交到杨浩手中。
杨浩连忙接过信件,打开信件,一目十行看了起来,这才得知忽必烈要他前去军帐一叙。
见此信件,杨浩心里有些犹豫,他本不想去,因为忽必烈的意图,他再清楚不过,不过是打着亲情的幌子,想要拉拢收买他。
但不去,毕竟忽必烈身为大汗,能够亲自修书相约,且字里行间对自己尊敬有加,也算诚意满满。
自己若拒绝回复,显得自己失了礼数。况且,想到自己与忽必烈日后可能会有更多的大战冲突,不妨借这个机会碰面,表明自己的立场。
倘若以后再战,大家也都不再有各种顾虑。想到这里,他心里已经拿定了主意。
一旁的郭靖瞧着杨浩的神情,忙过来问道:
“大哥,此信是谁写来的?所为何事?”
杨浩答道:
“靖弟弟,此信是蒙古大汗忽必烈写给我的,邀我前往蒙古大营。”
“啊?蒙古大汗要你前去军营,大哥,那你决定去吗?”
“我打算前去会会蒙古大汗。”
郭靖听闻大哥杨浩准备前去,心中甚是担忧:
“大哥,此次前往恐怕会有危险,要不我陪你一起去。”
杨浩忙用手拍了拍他的肩膀:
“郭靖,有大哥一人前去便好。你在此镇守好襄阳城。
若咱俩都去,万一出现意外,那襄阳城一旦失手,可就麻烦了,听大哥的”
郭靖这般想想,也确实在理,便不再坚持,忙道:
“大哥,那你路上小心,多多保重。”
于是,杨浩准备了一些行囊,便孤身一人前去襄阳城外五十里处的元军大营军帐,会见忽必烈。
刚踏入元军地盘,就被元军哨兵看到,慌忙前往军帐之中向忽必烈汇报。
元军军帐中,忽必烈正焦急等待,忽闻哨兵来报,杨浩前来军帐之中消息,心中大喜。忙问:
“对方来了几个人?”
哨兵忙道:
“回大汗,仅杨浩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