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显然,汉军的战术就是徐进射击战术。
步兵不断地前进的时候,子弹也跟随着步兵队列往前射出。
在密集的弹雨下,不断地有楚军士兵中弹倒地,汉军火枪兵的火力十分的猛烈。
同时汉军轻骑兵也开始对楚军的各个军阵利用骑兵的机动优势不断地用箭雨覆盖楚军军阵骚扰敌军。
楚军的军阵在汉军的火枪射击面前,不断地有人中枪倒地,楚军的士兵也开始溃逃。
白起直接将预备队的一个火枪军团也压上去了,步兵开始靠拢上去,对着楚军不断地射击,楚军不断地倒地溃逃。
楚军本身就士气不稳定,再加上汉军的这一番进攻,同时还没有楚军将领激励士气,这就导致了楚军士气崩溃的很快。
上百万的楚军开始溃逃,但是面对静塞军和汉军6.8万轻骑兵的追杀下,楚军漫山遍野的开始溃逃。
但是两条腿怎么可能跑得过四条腿的战马,汉军骑兵一边追杀一边喊道,“降者不杀!”
整个战场上到处都是降者不杀的喊声,楚军士兵们很快就开始丢下兵器,双膝跪倒,高举双手。
汉军士兵们开始收拢俘虏,打扫战场,将楚军战俘往梁州防线开始押送后运。
这一仗整整从晚上打到第二天的天明,汉军士兵们还在打扫战场。
在太阳光的照射下,整个战场的情况展现了出来,到处都是楚军士兵和战马的尸体,到处都是楚军丢弃的兵器,粮草等等。
完全可以用一句血流成河来形容整个战场,战场有些地方还燃烧着火苗,楚军士兵和战马的尸体横七竖八地倒在地上。
此时这些火枪队的步兵和那6万名冷兵器的地方驻军开始打扫渣场,将一具具楚军的尸体给拖走,将楚军身上的甲胄拔下,将兵器捡走,堆成一堆堆的。
随后将楚军的尸体拖到一个大坑里,此时整个大坑里已经堆了不少楚军的尸体了,楚军的尸体有完整的哈算不错的,基本多少被火枪子弹命中身体或者被霰弹命中身体的楚军。
当然,也有很多倒霉的楚军骑兵或者是楚军步兵被开花弹命中的,整个人被炸成了碎片,死无全尸的。
这些士兵们收拾这些残肢断臂也着实是很恐怖,整个战场场面,一般人看到的话,肯定做噩梦。
怎一个尸横遍野啊,惨烈啊!
.........
一直到了下午申时,整个战场才被打扫完毕,而留守大营的几万楚军也很识趣的直接投降了,明知道打不过汉军还不如直接投降了更好。
“报大帅,此战我军击败楚军,一共击杀楚军62万,俘虏楚军85万人,其余的楚军都在昨晚趁乱逃走了!”
白起点了点头,“我军伤亡如何啊?”
“回大帅的话,我军伤亡一共7852人,阵亡者852人,其余轻伤和重伤者都可以救治的。”
白起点了点头,这一仗打的还是很激烈的,尤其是步兵迎战楚军的骑兵冲锋的时候,毕竟没有长矛,而是火枪兵的空心刺刀方阵,所以有伤亡还是可以理解地。
楚军可是整整20多万呢,步兵面对骑兵冲锋这伤亡已经很低了,一场歼敌百万以上的大战,伤亡这么低,很不错了。
火炮和火枪也不是无敌的,只能说会让自己的军队战术更先进。
如果是自己原来的冷兵器作战的话, 和楚军这么打的话伤亡肯定比这个高的。
加上自己之前防守作战时给楚军带来的巨大伤亡,这一场梁州大战,起码也歼灭楚军260万人左右,在很长时间内,楚军的大军都很难恢复元气了。
应该说这群楚国贵族起码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元气,楚皇熊旭必然会趁机发难对这些贵族动手。
白起很快就将战况通过飞鸽传书给传到了张辰那里,这一仗还是很吸引张辰关注的,毕竟双方投入几百万兵力的大战啊。
也是自己这一边的火器化军队对战实力较强的冷兵器敌军,从目前的情况来说,战果还是很不错的。
看来军队火器化是必然的,不过倒是 可以增加部队里的轻步兵的数量。
一个军团就3000人的轻步兵太少了,应该增加到5000人左右才合适。
轻步兵这玩意实在是太好用了,对冷兵器部队简直就是降维打击,而张辰这边则是要对部队进行扩编,让火器化军队的编制更加合理化。
这样的话一个火器化集团军就相当于一个基本的战役级别的单位。
通过这一次的大战,张辰和白起等人对于火器化军队的战斗力有了一个很直观的评估。
此时整个帝国陆军大学的一个大会议室内,张辰作为校长开始和这些陆军军官以及陆军大学的一些教员等进行商讨,商讨陆军的军队编制变革。
“陛下,此次梁州之战,武安君那边已经将战报全部传递过来了,经过微臣对战报的分析和研究,微臣以为目前我军的5万人级别的火器化军编制还是有很多不足。”
“以微臣之见,一个集团军的规模应该在十万人左右才更合适。一方面可以减少指挥层级,增加指挥效率,另一方面则是可以让这样一个十万人的集团军变成一个战役单位,进行兵棋推演的时候可以方便。”
“此外就是微臣通过轻步兵的表现,隐隐感觉这线膛火枪才是火枪的未来发展趋势啊。虽然目前线膛枪的射速很慢,一分钟一到两枪左右。
但是这东西打的准,穿透力更强,打的更远,微臣建议我军加大线膛枪装备数量。”
给张辰提建议的正是帝国陆军大学的教授之一的吴起,吴起属于兼职的教授,但是他对于火器这东西的热情很大,他敏锐的察觉到了火器化带来的军队战术方面的巨大变革。
对于陆军目前的各种武器装备都是十分的了解,故而才会说出这番话!
张辰笑道,“定国君为何会这样说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