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G电子 同样收到今年金融危机的影响,营收大幅下降,股价更是上周也就是在10月24日曾出现单日最大跌幅,当日股价暴跌14%。”
虽然苏良杰还在讲,但是李华的思绪早已飞向回忆,他在回想三星电子的事。
他比苏良杰更了解三星集团,他不仅知道三星集团的过去,还知道三星集团的未来。
在2017年,三星半导体将会占据世界半导体芯片市场14.6%的份额,一举夺下英特尔把持25年的市场“老大”地位。
而30多年前,韩国的芯片产业还几乎是空白,刚成立不久的三星还在给日本企业代工,生产廉价的“地摊货”。
为什么韩国的三星只用30年的时间,就成为了半导体行业的第一名?
三星的逆袭,得益于它在半导体上一次又一次赌徒式的投资。
截止目前,三星电子是韩国最大的财阀,但它成立的时间不长。1969年,经营一家小商会的李秉喆创办了三星电子,开始生产黑白电视。
此前李秉喆从未涉足相关行业,但六七十年代,全球电子产业飞速发展,长期在商业世界的摸爬滚打让他敏锐地意识到,这个高附加值的行业是韩国未来的希望。
不过他当时的想法,也仅是给彼时在电子行业如日中天的日企三洋做代工,因为那个时代半导体技术垄断在美国企业和日本企业手中。
1974年,买下韩国半导体公司,剑指当时正在兴起的内存技术,做存储器业务。
初入行业的李健熙很快就尝到苦头,他曾先后50多次前往硅谷,引进技术和人才,倾注巨大的努力和投资,但公司依然不断亏损。
1983年,三星在京畿道建立第一个半导体工厂,正式向内存宣战。然而,父子两人都低估了这场战役的惨烈性。
当三星进入半导体时,远有行业最早的玩家英特尔,曾横扫80%的市场;近有日本企业异军突起,甚至打败了曾经的英特尔称霸行业。
三星突围,只能瞄准当时尚不起眼的美光,从她手中购得64K dRAm技术。
可当三星好不容易突破技术封锁,行业的第一次衰退突然来袭。
1984年,三星刚推出64K dRAm,内存价格就暴跌,从每片4美元雪崩至每片30美分,此时三星的成本是每片1.3美元。
换句话说,每生产1片亏损1美元。
到1986年底,累计亏损3亿美元,股权资本全部亏空。
如此事实导致,直到1987年,李秉喆去世那一天,他也没能见到三星半导体盈利。
半导体行业竞争残酷,但有一个好处:一旦熬过衰退期,你就是能号令天下的老大。
而在这个行业混的策略也很简单直接:要么拿钱砸死对手,要么被对手拿钱砸死。
行业衰退期内,由于市场不景气,昔日的行业大佬英特尔被迫退出,转行干起了cpU,NEc等日本厂商也纷纷缩减投资规模。
唯独三星不知“好歹”,像赌徒一样疯狂地逆势加码。
“越是困难,就越要加大投资。”持续十多年的亏损,不但没能动摇李健熙的信念,反而激起了他的斗志。
这就像马云说的,今天很残忍,明天更残忍,后天很美好,但是很多人都死在明天晚上。
为了攻克技术难关,三星加大烧钱同时,还进行了人才计划,从日本聘请工程师,利用周末到韩国传授技术。
到美国半导体公司招募有经验的韩国人,以爱国情怀感召,拉到自己麾下夜以继日的埋头战斗钻研技术......
1987年,苦熬多年的三星终于迎来行业转机。
当年,美国向日本半导体企业发起反倾销诉讼,双方达成出口限制协议。
受此影响,dRAm价格回升,三星乘势崛起,不但实现了盈利,还开始在技术上领先日本。
1992年,三星率先推出全球第一个64m dRAm,并于当年超越日本NEc,成为全球最大的dRAm制造商。
两年后,三星团队再次率先推出256m dRAm。
占据了行业发展优势风口的三星,快速崛起,甚至带动整个韩国形成一个内存产业集群,除了三星,SK海力士也逐渐跻身世界三强。
在韩国厂商的挤压下,日本政府不得不整合日立、NEc、三菱的dRAm业务,组建“国家队”尔必达,以寻求对抗。
即便如此,日本人也没能逃过溃败的命运。
十多年后,三星如法炮制,以自杀式的投资,将日本人彻底赶出了这个行业。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dRAm价格再次雪崩,从2.25美刀狂跌至0.31美刀。
众厂商哀鸿遍野时,已经成长起来的三星,以一场令人瞠目结舌的豪赌,改变了行业未来发展。
现在世界各国受金融危机影响,电子产品需求都在下降,所以很多企业都开始减产,只有三星电子逆势而为 非但不减少产能,还扩大产能。
将三星电子上一年的利润全部用于扩大产能,故意扩大行业的亏损!
很快,dRAm价格就跌破材料成本,大多数玩家都熬不住了,纷纷破产倒闭。
最先倒下的是德国巨头奇梦达,资金链断裂,2009年初破产,随后辗转至中国半导体产业扛鼎者、紫光集团赵伟国手上。
日本更惨,尔必达苦苦支撑数年,最终于2012年被美光收购;另一巨头东芝的闪存业务,也在2017年被美国贝恩资本收购。
至此曾经称霸半导体行业的日企如数熄火,整个dRAm行业只剩下三星、SK海力士和美光三大玩家。
想到这里,李华思路逐渐清晰起来,那么接下来的目标就是收购德国即将破产的存储巨头奇梦达和日本的尔必达。
如果一切顺利,将这两大存储巨头收购,加上李华对三星技术发展的了解,制定针对三星的布局,未来说不定就可以和三星争霸天下,甚至打垮三星电子,一家独大也未尝不可能。
本章完(兄弟们,新年快乐,麻烦写一条5星书评吧,跪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