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妃跟五皇子,看着风光无限的付锦书和一旁与荣俱焉的龙墨渊,眼神微暗。
皇上对付锦书的特别关怀,还有几位重要大臣的示好,让五皇子危机感加重。
他觉得不知不觉间,皇上的水平已偏向龙墨渊这边,这让他非常的不开心。
不过嘛,来日方长。
想通的了五皇子,看着龙墨渊露出阴沉的笑。
宫宴比预想的还要顺利,付锦书很开心。
回到侯府,睡了个美美的觉。
之后,她就开始计划出行的事。
付锦华想跟着,但付锦书没同意。
“大姐姐,您就让我跟着吧,我不会给你跟皇子姐夫添麻烦的。”付锦华可怜兮兮地举着白嫩的小手保证。
付锦书挑眉一笑,语气轻快:“不行哟,妹妹。你还是在家,帮着母亲处理庶务。还有店铺、工厂呀,你也得看着。”
伸手捏了捏付锦华白嫩的小脸,安抚道:“家里有你大姐姐才放心。”
“而且这次出行,我们会在你大哥参加院试的时候回来,所以呀,你就乖乖在家吧。”
付文安在一旁温和地看着。
“妹妹,听大姐的。大姐出去也是要办事的,带着你还得照顾你。你就在家,照顾好家里,大姐才没后顾之忧。”
“好吧,那我听话。”付锦华乖巧地点了点头。
付锦书安慰着,“要是看到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大姐姐给你带。”
付锦华听着又眉开眼笑了。
“大姐姐,你们出去要注意安全,一定要保护好自己哟......”付锦华化身老妈子,不停地碎碎念。
房嬷嬷不舍地收拾着衣服,同样不停地交待秋红,“秋红,一定要照顾好郡主,不能让郡主饿了、渴了、瘦了......”
“去到不熟悉的地方,多看着点,看看周围有没有眼神不怀好意之人......”
秋红认真地听着,不停地点头。
另一边。
齐妃也在跟龙墨渊交待事情。
“渊儿,暗卫还是带多点吧,母妃不放心。”
龙墨渊温和地安抚,“母妃,不用担心,我带的人都是个中佼佼者,不会有事的,放心。”
齐妃闻言,虽心中仍有担忧,却也明白自家儿子的考量,只好微微点头。
一会后,皇上派人来叫龙墨渊。
御书房里,老王爷也在。
皇上一见龙墨渊来,直接问道:“渊儿,你们的路线定了没有?”
龙墨渊拱手行礼后,沉稳地回答道:“回父皇,路线已经确定,我们会沿官道前行,途径云梦山,再到江南水乡,最后折返京城。这一路既有人文景观,也有自然风光,既能增长见识,又能体验民情。”
皇上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丝赞许:“嗯,此安排颇为妥当。云梦山风景秀丽,且藏有古迹,正适合你们年轻人探寻。江南之地,物产丰富,文化昌盛,也是不可多得的学习之地。不过,切记沿途需低调行事,勿扰民,勿生事。”
老王爷在一旁补充道:“渊小子,你此次出行,不仅代表你自己,更代表着皇室的脸面。一路上,务必以礼待人,展现我朝皇子之风范。同时,也要多加小心,江湖险恶,不可掉以轻心。”
龙墨渊恭敬地应下:“儿臣明白,定不负父皇与叔公的厚望。”
皇上点点头,话锋一转:“对了,此次出行,朕特意安排了几位经验丰富的侍卫随行,他们不仅武艺高强,且对各地风土人情颇为熟悉,关键时刻能助你一臂之力。”
龙墨渊心中一暖,感激道:“多谢父皇周全考虑,儿臣感激不尽。”
“另外,”皇上神色变得严肃,“朕听闻近来边境有些不宁,虽然你们的行程远离边境,但仍需保持警惕,若有异常情况,即刻上报。”
“是,儿臣遵命。”龙墨渊再次行礼。
谈话间,皇上又从案上拿起一封密信,递给龙墨渊:“这是朕给你的另一项任务。江南一带近期有商人反映,有不明势力暗中操纵市场,哄抬物价,导致民生困苦。你此行需暗中调查此事,若有发现,立即处置,切不可让这些蛀虫坏了朕的江山社稷。”
龙墨渊接过密信,神色凝重:“儿臣定当竭尽全力,查清真相,绝不姑息。”
离开御书房前,皇上又嘱咐了几句,龙墨渊一一铭记在心。
回到住处,他开始忙碌起来,整理行装,同时召集随行人员,传达皇上的旨意和自己的计划,确保每个人都清楚自己的职责。
另一边。
付锦书也打包好了她要带的东西。
侯府前厅,来了工部尚书、户部尚书,梁祭酒,还有周老将军,一个个地都是来跟付锦书道别的。
个个都是大佬,付兴明沾了付锦书的光,一群人都在夸付兴明会教孩子。
到付锦书来到的时候,付兴明已被夸得飘飘然。
付文安作为嫡子,还是梁祭酒的爱徒,当然也在。
当然,他们来也不只是为了道别,还有一层原因,也为了自己的差事。
工部尚书笑眯眯走到付锦书面前:“郡主,臣来这边是想麻烦郡主,工部这边各工具的推广还请郡主有空帮我们看看,有什么不到位的,烦请指点指点。”
付锦书笑着点头:“赵尚书请放心,我此行出去,也是为了看各地有什么需要改善的,遇到问题,会第一时间解决。”
工部尚书笑出了褶子,这个好呀。
户部尚书也快快上前:“郡主,户部这边也请您费点心,呵呵呵。”
看着笑得一脸不要钱的沐尚书,付锦书浅浅一笑:“沐尚书请放心,我会留意的。”
得到满意答案,沐尚书笑着退开。
接着是梁祭酒,“郡主呀,我这边呢,就要求不高。”捋了捋花白的胡须,眼神中满是期待:“只盼着郡主在游历的过程中,能多留意些民间的人才,特别是那些在学问上有独到见解的年轻人。若是有缘遇见,不妨引荐一番,也好为国家储备栋梁之才。”
付锦书闻言,眼中闪过一丝赞许:“梁大人此言极是,人才乃国家之根本。我定会留心,若发现可造之材,定当不负所托,及时向大人禀报。”
梁祭酒闻言,脸上绽放出满意的笑容,连声道谢:“有郡主此言,老夫便放心了。郡主此行,不仅是为了考察民生,更是为国家觅才,真乃大义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