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植带着亲卫一路疾行,回到国公府。径直踏入书房,掩上门后,他眉头紧锁,暗自思忖:“朝堂之上,若无自己的势力,仅凭一己之力,终究难成大事。看来,培养亲信已迫在眉睫。”
“咚咚咚。”他右手在书桌上轻轻敲动,“如今宗兄在永兴军路担任转运使之职,可这转运使之权,因为有着四海钱庄的运作,致使西北诸路的转运使职权力大为削弱。以宗兄的才华,留在那里实乃浪费,得寻个机会将他调回朝中任职。”
随后,武植再次回想起记忆里北宋末年有名的文臣,脑海深处,前世的记忆再度翻涌而来,李纲、赵鼎这两个名字映入脑中。
“李纲、赵鼎,”
武植想到这两位北宋末期的有名文臣,嘴角微微上扬。
“根据自已前世的记忆,并结合现阶段的时间线,李纲如今约二十七八岁,尚未进士及第,应当在无锡老家读书。赵鼎此刻大概二十五六岁,按照前世史书的记载,此时应在洛阳府担任县令一职。两人正值年轻力壮、胸怀抱负之时,趁此机会将他们招至麾下。”
想到这里,他对着门外喊道:“来人!”
守在书房外的亲卫听到武植的命令,连忙走进房内,拱手抱拳说道:“大人,不知有何吩咐?”
“你速速去外城东厢坊,通知锦衣卫千户燕青前来见我,我有要事交付于他。”武植沉声说道。
亲卫闻言,即刻领命,而后出了国公府,朝着外城行去。
此次武植回京,把锦衣卫的副指挥使公孙胜留在了京兆府负责监察西北诸路的各项事务,将朱武派往了西夏兴庆府监察西夏全境。
而千户燕青则被武植事先指派,率领 近千名乔装打扮的锦衣卫进入了大宋的汴京城,为今后武植在京师进行消息打探以及情报搜寻。
北宋的汴京城虽说人口众多,但近千名全副武装的锦衣卫入京,必然会引起朝廷的注意。
故而武植让他们将驻扎之所定在了城外的东厢房,那里皆是普通平民百姓的聚居之地,并且交通便捷,最适宜隐匿。
半个时辰之后,亲卫领着燕青来到了武植的书房。
“大帅,不知找卑职所为何事?”燕青问道。
武植将两封书信递到燕青面前,沉声道:“燕青,我这里有两封要紧书信,需你务必送到两个人手中。其一名叫李纲,如今约莫二十七八岁,听闻他应是在无锡一带居住。此事你需挑选精锐的锦衣卫,仔细打探他的具体居所。”
“另一个叫赵鼎,年纪大概二十五六岁,据我所知,此刻他或许正在洛阳府担任县令。这两封信,你定要亲自交到他们手上,不得有丝毫差池。”
“大帅放心,此事包在卑职身上。”燕青拿着书信向武植辞别,返回了外城东厢房内的锦衣卫驻所。
然后派出了精锐的锦衣卫缇骑,分别奔赴无锡和洛阳,去打探李纲和赵鼎的情况。
翌日,此时已至冬至沐休日,朝臣无需上朝,可武植却一早便领着亲卫早早抵达了皇宫,皇宫侍卫向内通报后,赵佶召见了武植,听闻武植要在休假期间前往河北西路的汤阴县,赵佶满脸不悦。
随后他面色阴沉地说道:“武爱卿,昨日你到九成宫找朕莫非就是为了此事?”
武植神色镇定,坦然应道:“是。”
“哼!简直荒唐至极!你可知道,昨日你险些将朕的大事搞砸!”赵佶满脸怒容,冲着武植大声斥责道 。
“微臣不知官家正在修道,还望官家恕罪。”武植依旧脸色未变,沉声说道。
赵佶望着武植:“好了,此事就算了,今后还望武爱卿能够谨言慎行,莫要再这般冲动行事,至于你要在沐休期间前往汤阴县这等小事,今后你只需向宫中报备一声即可,不必再为此事专程前来禀报。”
武植拱手应下后,又与宋徽宗辞别,随后离开了皇宫。
此时赵佶却是满脸疲惫,他昨日服用了林灵素的九转大还丹,没过多久便感到腹中疼痛,这一夜一直腹泻不止,可把他折腾坏了。
直到此时,症状才稍有缓解,不过他已经困意难耐,待武植离开后,在内侍的服侍下又沉沉睡了过去。
武植出了皇宫,史文恭领着亲卫已在宫门等候。随即他回到国公府,和家中夫人说明情况后,便带着卢俊义、史文恭以及亲卫离开了汴京城,朝着河北西路的汤阴县出发,汤阴县距汴京城约 200 里地,一行人皆身骑战马,短短两日就抵达了汤阴县。
对于岳飞这位历史名人,武植在前世的记忆里,自然清楚他的详细住址。于是在汤阴县内寻了一个向导,让其引领一行人前往永和乡孝悌里。
此时,在岳飞家乡孝悌里的一处村郊旁场地上,周侗望着以岳飞为首的几个少年,脸上露出了笑意。
他没想到自己辞官云游天下后,竟还能遇到一个如武松、卢俊义般的良才。看到岳飞,他心中不忍这等美玉就此埋没于尘世,故而决定收其为徒。
因此,他便在这永和乡住了下来,未曾想,这一待便是三年。在这三年里,看着那几个半大的孩童逐渐成长为英姿飒爽的少年郎。
不过如今自己所学已尽数传授于岳飞,并且经过这 3 年来自己对岳飞不断地锤炼打磨,岳飞实力突飞猛进,在这天下已然能算是一流好手。故而再过几日,周侗便决定离开汤阴县,继续云游天下。
十六岁的岳飞,身姿挺拔似松,身着粗布麻衣,显得质朴而干净。其面庞刚毅硬朗,剑眉之下,双眸黑亮且深邃,满含着对武学的执着。鼻梁高挺,嘴唇紧抿,透露出倔强果敢之气。一头乌发束于脑后,在场地上辗转腾挪,矫健的身形将少年的朝气与蓬勃力量展现得淋漓尽致。
一套拳法打完,岳飞气息平稳,缓缓收功。他抬眸,恰好与正望着他们的周侗目光相接,眼中瞬间闪过一丝欣喜与期待,急忙快步上前,抱拳说道:“师父,您这套拳法刚猛凌厉,徒儿练完只感酣畅至极,但其中的某些精妙之处,徒儿尚未完全领悟,还望师傅指点一二。”
周侗微微点头,脸上展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此乃我自创的戳脚翻子拳,融合了踢、打、摔、拿、翻、展等诸多技法,讲究的是手脚协同,上下配合。你瞧这一招‘翻天印’,发拳时需借助转腰、顺肩的力量,力达拳面,方可发挥出最大的威力。”
说着,周侗亲自演示起来,只见他身形矫健,出拳气势如虹,每一个动作都精准无误,将一代武术宗师的风范展露无遗。岳飞和几个伙伴则目不转睛地盯着周侗的一举一动,脑海里不停地揣摩着拳法的要领。
周侗正专注地演示拳法,身形刚劲有力,一招一式尽显武学宗师风范,突然,他猛地收住动作,面色瞬间凝重起来。
作为威名远扬的武学大师,周侗听声辨位的功夫早已炉火纯青。虽说年逾古稀,可他的听力依旧敏锐,丝毫不输当年。
此刻,他清晰地捕捉到一队马蹄声正急速朝着孝悌里逼近。多年的习武经验和江湖阅历,让他还敏锐地察觉到,这队人马中有两股极为强大的气机。
能拥有这般强大气机之人,必定是当世一等一的绝世高手。尽管周侗并未从这股气息中感受到明显的敌意,但江湖险恶,出门在外,哪怕一丝潜在的危险都不能掉以轻心。
他神色一凛,转身看向岳飞以及张宪、王贵、汤怀这几个正在一旁学习的少年,沉声道:“都警醒些,有绝世高手来了。”
几个少年闻言,皆是神色一紧,迅速进入戒备状态,目光警惕地望向声音传来的方向 。
在孝悌里的村郊,那向导指着前方的村落说道:“诸位大人,前方便是那孝悌里了。”
武植微微颔首道:“有劳了。\"
言毕,从怀中掏出一锭 10 两银子递给了那向导。向导接过银子,满脸笑意,拜谢之后便离开了此地。
“看来周老前辈还在这村里。”武植此刻也感受到了周侗的气息,对着旁边的卢俊义和史文恭说道。
两人此刻都面露激动之色,兴奋地点了点头。他们身为当世的绝世高手,周侗能察觉他们的气息,他们自然也能觉察到周侗强大的气息。
相较之下,周侗却丝毫感应不到武植的气机。武植的强大早已超脱常人,他的各项身体属性都突破了人类极限数值,远超常人的巅峰。
平日里,他收敛气息,就如同一个平凡之人,若不出手,旁人根本无法察觉他身怀绝世武艺。
他们此次一行人前来汤阴县,皆身穿常服,未惊动朝廷官府。就连武植和卢俊义两人的亲卫也是如此,只是手中持着兵器,并未披甲戴胄。
“卢兄,史兄,我们可不能让周老前辈等久了啊。”言罢,武植咧嘴一笑,带着史文恭、卢俊义及亲卫,一行人策马进入孝悌里,向着周侗所在的方位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