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东吴使者又来求见。\"周仓向关羽禀报道。这已经是本月第三次了,东吴频繁派使者来访,表面上说是要谈和,实则不断试探荆州的虚实。
关羽放下手中军报,冷笑道:\"又是来拖延时间的。不必见了,让他们回去告诉孙权,要打便打,何必在这里虚与委蛇!\"
李铭闻言,忙上前劝阻:\"将军此举恐怕不妥。虽然知道东吴来使别有用心,但我们也可以利用这个机会,打探敌军动向。\"
关羽却不以为然:\"孙权那些小把戏,岂能瞒得过我?他们水军虽多,但真要决战,未必是我关羽的对手!\"
这种轻敌的态度让李铭十分担忧。他知道,东吴这次是有备而来,不仅在军事上做足了准备,在谋略上也颇费心思。如果轻敌大意,极可能中了对方的圈套。
正说话间,探子来报:东吴水军主力已经抵达江陵附近,开始布置攻城器械。同时,他们还在暗中收买当地渔民,打探荆州的防务情况。
\"将军,形势不容乐观。\"李铭提醒道,\"东吴这次来势汹汹,我们必须加倍小心。建议立即加强巡查,严防敌军趁夜偷袭。\"
关羽却道:\"不必如此紧张。就算东吴水军再多,还不是要从江面上进攻?只要守住几个主要渡口,他们就翻不起什么大浪。\"
李铭还想再劝,却见关羽已经起身准备去校场阅兵。无奈之下,他只好写信向诸葛亮汇报情况,希望能得到朝廷的支援。
然而就在这时,一个意外情况发生:有渔民报告说,在偏僻的支流中发现东吴士兵在秘密搭建浮桥。这显然是在为大规模登陆做准备。
\"将军,必须立即派兵前往打探!\"李铭急道。
关羽却不以为然:\"不过是些耍小聪明的伎俩罢了。就算让他们搭了浮桥,难道还能在我军眼皮底下偷渡大军不成?\"
李铭见关羽如此自信,不由暗自着急。他决定自己带人去查看情况,以防万一。然而当他带着亲信赶到现场时,发现情况比想象的更加严重:东吴不仅在支流上搭建浮桥,还在暗中集结了大量小型船只。
\"不好!\"李铭立即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这些小船机动性强,最适合偷渡突袭。必须立即报告将军!\"
然而等他赶回城中时,关羽却因为刚刚击退东吴的一次试探性进攻而心情大好,正在和将领们饮酒庆功。
\"将军,末将发现东吴有重大军事调动,恐怕图谋不小!\"李铭顾不得许多,直接闯入大堂。
关羽却笑道:\"贤弟太过谨慎了。东吴那些水军看似人多,但真要交战,未必经得起我军一击。今日这场小胜,就是最好的证明!\"
众将领也纷纷附和,说东吴不过是虚张声势,还是关将军用兵如神,轻易就能击退敌军。
李铭见众人如此轻敌,心中更加着急。他连夜写信给诸葛亮,详细说明了荆州当前的险境。然而等待回信的过程中,东吴已经开始了新一轮的行动。
他们不仅继续在正面试探进攻,吸引荆州军队的注意力,还秘密派出精锐部队,利用夜色从支流渡江。更危险的是,有细作发现东吴已经在城中安插了内应,准备里应外合。
\"将军,请立即下令严查城中可疑人员!\"李铭再次向关羽进言。
关羽这次虽然同意了李铭的建议,但行动却不够坚决。他只是派了少量人手去维持秩序,认为东吴不可能在城中安插太多内应。
就在这时,探子又报告:东吴水军主力开始向荆州推进,似乎准备发动总攻。而在偏僻的支流上,也发现了大量小型船只的活动。
\"看来东吴是想声东击西。\"李铭分析道,\"他们表面上调动主力,实则准备从支流发动奇袭。将军,我们必须立即加强各处防守!\"
关羽这次终于重视起来,下令加强巡查。然而为时已晚,东吴已经偷渡了大量精锐部队。更糟的是,城中内应也开始蠢蠢欲动,准备在关键时刻制造混乱。
就在这时,诸葛亮的回信送到。信中严厉批评了关羽轻敌大意的态度,并警告说东吴此次来势汹汹,必定会用尽各种手段。同时,诸葛亮也派来了援军,命令关羽务必谨慎行事。
然而这封信到达时,东吴已经开始了总攻。他们不仅在正面发动猛攻,还利用提前偷渡的部队从侧翼突袭。城中内应也在此时制造混乱,使得防守出现了严重漏洞。
\"情况危急!\"李铭向关羽报告,\"东吴已经突破了外围防线,正在向城内推进。同时,细作也发现敌军的偷渡部队已经控制了几个重要据点。\"
关羽这时才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他立即调集兵力,准备进行反击。然而东吴早有准备,不仅切断了荆州军的指挥系统,还封锁了主要通道,使得守军难以形成合力。
\"将军,我们中了东吴的圈套。\"李铭分析道,\"他们之前的种种行动,都是为了麻痹我们的警惕。如今大军压境,内外夹击,情况十分不利。\"
关羽也不得不承认自己轻敌了。他原本以为凭借自己的威名和实力,足以震慑东吴。没想到孙权和陆逊如此狡猾,不仅在军事上做足了准备,在谋略上更是处处设伏。
\"传令下去,全军死守城池!\"关羽下令道,\"决不能让东吴得逞!\"
然而形势已经不容乐观。东吴不仅控制了城外的战略要点,还在城内培养了大量内应。更糟的是,由于前期轻敌,荆州军的部署出现了严重漏洞,一时难以扭转战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