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又算什么?
千军万马又怎样?
千阳一中终于能培养出京大的学子了!
小超市的玻璃窗上结着冰花,铁皮炉子烧得通红,吕婉正踮脚往货架上摆散装红糖。
蓝布围裙兜着几颗水果糖,随着动作轻轻晃荡。
门外突然卷进一阵风雪,马校长裹着军大衣冲进来,眉毛上还挂着冰碴。
“吕婉!”
马校长喘着粗气,急匆匆的闯进了超市。
还不能吕婉反应,他就立马上前拽住了吕婉的手臂。
“走,带上户口本,赶紧跟我回学校,去办学籍。”
吕婉被突然拽走,人还处于半懵的状态。
可她看着已经被人群围住的大哥吕城,立马清醒了过来。
不由得,她就立刻挣脱了马校长,有些歉意的解释道:“马校长,实在抱歉,这会儿超市走不开啊!再说这天都已经快黑了,也不赶这一会儿吧?要不明天?”
自从她因为吕梅母子三个跟父亲翻脸吵架,父亲整整几天没有来超市了。
不仅他自己不来,就连母亲要来,他也不让。
如今超市里就剩下他和大哥两个人,忙得团团转。
这时候,客人正多,他说什么也不能单独大哥一个人留这儿。
马校长脸上的焦急之色却丝毫不减。
“不行,来不及跟你解释了,你现在就得跟我赶紧去办学籍。”
就在这时,一道爽朗的声音又从超市门外响起。
“马校长,你这样着急忙慌,不给吕婉同学机会,是不是吃相太难看了?”
说话间,一个穿着干净的厚厚的中山装的中年男人一步一步走了进来。
“吕婉同学,我是省城一中的校长,周正。”
说着,他从公文包抽出名片递了过去。
吕婉伸手接过了名片,眼里充满了好奇。
她总算是察觉到了不对劲!
几乎是本能的,吕婉就把目光转向了马校长。
马校长的脸色有些难看。
但事已至此,他的确不能不做解释。
当即,他也只能够违心的说明情况:“周校长来,是想让你跟着他去省城读书的。”
“现在的情况,就是你最近想要去省城读书,还是想要留在我们千阳县?”
此言一出,周围不少顾客的目光纷纷看了过来。
一个是省城,一个是县城。
这样的选择题,还有什么好犹豫的?
仿佛是在众多顾客的目光中获得了鼓励,周正的脸色也变得自信起来。
“吕婉同学,只要你愿意去省城读书,我们学校不仅可以给你免除学费,还可以每月给你发放十块钱生活补贴。”
此言一出,货架间响起此起彼伏的抽气声。
一个戴着红绒线帽子的老汉,眼睛瞪得溜圆:“十块钱!顶俺们厂学徒工半月工资哩!”
其他人也都是瞪大了眼睛,一脸的激动和羡慕。
谁能想到上学竟然还能拿高额的补贴。
这种办法对于任何家庭贫困的学生来说,都是有着致命的诱惑。
马校长在一边急得扯开大衣扣子,露出里面洗得发白的的确良衬衫:“吕婉同学,你别听他的。咱们学校也能免学费!你需要什么,学校都给你提供!你不想去学校上课,我就让各科的老师轮流去给你辅导!”
说着,他从裤兜掏出皱巴巴的烟盒,抖着手抽出根“大前门”,只是忽然又觉得影响不好,再度塞回了口袋。
周校长轻笑一声,眼镜片闪过冷光:“吕婉同学,你可要想清楚的。省城的教育资源可不是一个小小的县城能比的。尤其是我们的师资队伍,个个都是优秀教师,教学方面,他们绝对是第一梯队的。”
……
平日里我们尊敬的两位校长,一会儿时间就蒸的面红耳赤。
似乎他们全部失去了原本应有的侠义感。
就在这时,门口探进个扎羊角辫的小丫头,鼻头冻得通红。
她奶声奶气的看着吕婉。
“吕婉姐,给我称半斤水果糖!”玻璃罐子叮当响着,搅碎了剑拔弩张的气氛。
吕婉舀起黄澄澄的橘子糖,直到把所有东西都弄完,这才突然发现所有人的目光都粘在自己身上。
周围的议论声,越来越大。
聚集的人,越来越多。
不远处,穿着花棉袄的大婶扯扯旁边人的袖管:“要我家孩子这么出息,我绝对会让他去省城!”
“可不能这么说!”另一名老太太突然插话,“婉丫头打小在咱这长大,怎么可能愿意背井离乡,去省城上学呢?”
……
听着一个又一个的议论,吕婉始终没有做出任何的决定。
她有些尴尬的看着这么多人聚在一起,只想要赶紧结束这场闹剧。
可就在此时,周校长直接从公文包抽出张彩色照片:“吕婉同学,你看这是我们去年省状元。只要你愿意跟着我去省城一中,我保证今年的省状元一定是你!”
吕婉的嘴唇动了动。
“周校长。”她突然开口,冻红的手指捏着牛皮纸袋,“您知道我是怎么才能上这个学吗?”
“要不是马校长十分负责,答应了我,给我保留学籍,恐怕我也不可能有这样的成绩。”
“所以,我倒是觉得,千阳县城更好。以后有机会,再去省城。”
“谢谢您的好意,但我已经答应马校长,要为千阳一中挣一个京大的名额,那就必须说到做到。”
……
货架后忽然响起掌声。
买东西老汉拍着大腿:“好丫头!咱千阳人就要这股志气!”
“是啊,有志气!”
又有人跟着鼓起了掌。
这一瞬间,整个超市都热闹了起来。
超市外面的玻璃上,霜花正在融化,角落里的铁炉上,铝壶突突冒着白气。
马校长怔怔看着少女把盐包递给老太太,又往小丫头兜里多塞了颗糖,眼睛已经湿了。
周校长捏着照片的手缓缓垂下。
他望着结霜的玻璃窗上“遵纪守法,为民商店”四个褪色红字,心中的自信消散,只有一阵溃败。
超市的墙角还堆着几捆扎好的旧课本,最上面是那本《英汉词典》,书脊贴着千阳一中的藏书标签。
这一刻他什么都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