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情感表达相对含蓄的年代,宋阳和蒋依娜在号棚里偷偷见上几次面,对他们来说,已然是颇为大胆的举动。
男女之间的亲昵行为,在这偏远山村,因地处偏僻,即便被村民瞧见,大多也只是当作茶余饭后的谈资,不会太较真。
宋阳会时不时陪蒋依娜找个地方坐坐,有好吃的就想着给她送去,如此努力,只为让两人感情升温。
毕竟在当时,像牵手、亲吻、拥抱这类亲密举动,只有等娶回家,关上房门后才好考虑。
即便如今婚期已定,宋阳深知,过于亲密的举动,也得讲究合适的时机与地点。平日里多给予帮扶,偶尔相聚交谈,已算是他能做到的诸多努力。
这些年,城里来的知青们,生活各有不同,不像去国营农场、林场的知青,每月有工资,日子较为安稳,来到山村的知青,没有工资,一切都得靠自己。
宋阳亲眼目睹,许多知青连基本生活技能都欠缺,解决温饱都成问题,毫不夸张地讲,若没有村民帮助,不少人在山里生存都艰难,即便适应了,还生出不少事端,好在村民们都包容了。
就像那首后来广为传唱的《知青岁月》,看似深情,实则讲述着知青回城后,抛弃在农村的感情,拍拍屁股走人,用一个字形容,就是“负”,还有不少知青回城后,竟把让农村姑娘怀孕当作炫耀之事。
所以,当宋阳带着蒋依娜去桃源镇赶场,最后独自回来时,心里难免有一丝被辜负的感觉。
没错,蒋依娜走了。
那天,宋阳瞅着阴雨天气,邀蒋依娜去赶场,说要给她买两身衣服,蒋依娜听了很是欢喜,一路上,两人有说有笑,氛围轻松愉悦。
然而,刚走到半路,就碰到了公社新上任的书记李卫东。
自从宋建国当上生产队长,李卫东常来石河子村指导工作,与宋阳一家渐渐熟络起来。
李卫东这人不错,宋阳看到他,笑着打招呼:“李书记,您这是要去石河子村还是黑湾村呀?”
这条路,就通往石河子村和黑湾村,别处去不了。
李卫东瞧见宋阳和蒋依娜,稍显惊讶:“本来是要去你们石河子村,不过看样子,我不用去了。”
顿了顿,李卫东笑着问道:“你们这是要去哪儿?”
“去赶场呢!我妈让我带娜姐去买两身衣服。”宋阳如实回答。
听到这话,李卫东微微一愣,把宋阳拉到一旁,小声问:“你俩啥关系呀?”
“前段时间,我请人上门提亲了,婚期定在冬月初六,到时候还想请李书记您来给我当证婚人呢!”
这事儿全村皆知,宋阳便坦诚相告。
李卫东却在这时轻轻摇了摇头:“你这事儿,恐怕悬啊!”
“为啥?”宋阳疑惑地问,随即像是想到了什么,忙问:“她……能回城了?”
李卫东微微点头,长叹一口气:“也别太着急,你们既然都定了婚期,看看她的态度吧!”
宋阳抬眼看向在一旁路边打着伞静静等待的蒋依娜,他明白,真正的考验来了。
李卫东走到蒋依娜身旁,没有隐瞒,直接说道:“蒋知青,昨天刚接到通知,你可以回城了。”
回城……
听到这话,蒋依娜仿佛遭了雷击,整个人瞬间愣住,不敢置信地问:“您能再说一遍吗?”
“我说,你可以回城了!”李卫东微笑着重复。
蒋依娜浑身猛地一颤,紧接着,泪水夺眶而出,放声大哭起来。
宋阳和李卫东都没有劝阻,只是在一旁默默看着。
他们深知,在其他知青都离开后,蒋依娜这段时间承受了太多煎熬。
突闻此喜讯,所有情绪瞬间爆发,再也难以抑制。
蒋依娜蹲在路边哭了七八分钟,情绪稍微稳定后,李卫东接着说:“你现在有两个选择,一是在石河子村安家落户,会补发四百块安家费;另一个就是回城,但什么都没有。”
“回城!”蒋依娜几乎不假思索地说道,还再次强调:“我要回城!”
李卫东看了宋阳一眼,又转头看向蒋依娜:“那……你随时可以到公社办理手续。”
“现在就去办!”
她态度坚决:“我今天就走!”
不知为何,听到蒋依娜这话,宋阳心里竟有种莫名的轻松。
毕竟相处了一段时间,说没有不舍那是假的。
他只是觉得,蒋依娜或许会跟自己说些什么。
蒋依娜果然看向他,嘴唇动了动,只说出三个字:“对不起!”
宋阳微微一笑:“你有你的选择……我能理解。”
“我书桌里有本日记,你可以看看,还有个小物件,是我爸送我的,你留着做个纪念的想过和你一起过日子。”
“既然决定回城,说什么都多余了,我也不想说挽留的话,即便留下来,也不会安心,没什么意义,我回去了。”
宋阳微微叹气,转身往回走。
宋阳的举动让蒋依娜一时有些不知所措,满心愧疚,但最终脸色一沉,也转身离开。
李卫东愣愣地看着两人朝着相反方向离去,有些摸不着头脑。
迟疑片刻,他也转身跟着蒋依娜,返回桃源镇。
在回家的路上,宋阳心里出奇地平静,连他自己都不明白为何如此。
一直走到通往自家山腰土路的岔路口,他犹豫了一下,望向大村子皂角树旁的知青屋舍,还是朝那边走去。
宋阳心里虽没有太大波澜,但或许是那一丝不舍,让他决定去看一看。
来到蒋依娜屋前,宋阳见门扣上挂着锁,便从旁边找了块石头,用力一砸,不太结实的锁应声而开。
他取下锁扔到一边,推门而入。
在这间收拾得整洁的屋子里转了一圈,宋阳关上门,走到临窗书桌旁的椅子上坐下,打开书桌的三个抽屉。
第一个抽屉里放着各种红色书籍,看样子很久没人动过,落了一层灰。
中间抽屉放着梳子、镜子、剪刀、头绳之类的小物件。
在第三个抽屉里,宋阳看到了那本日记,拿出来随手翻看。
起初,日记内容很平常,记录着刚到山里的艰难、不适,想回家的念头,村里的琐事,以及和几个知青改造石河子村的想法。
大多是宋阳经历过的事,平淡无奇,宋阳看着甚至有些想笑:自己都自顾不暇,还想着改造村子……
直到知青陆续回城,只剩她一人留下,日记内容有了很大变化。
“赵强那混蛋又来了,突然冒出来,拉着我就往树林里拽,还好我挣脱了,好可怕……去找了赵富贵说这事,他却不当回事,敷衍几句,晚上赵强又来蹲墙角……没一个好人,都是恶魔!我什么时候才能离开这个地方?跑?又能跑到哪儿去?”
……
“赵强又来蹲墙角,我只能躲在床上,大气都不敢出……他被打了,被宋阳打得头破血流,阳子……他肯定也有不轨企图,我知道,男人都馋女人身子!”
……
“刘老三家里出事了,闹得很大,还动了家伙,可算有人收拾他们了……宋叔一家,人还不错。”
……
“都过五月了,听说很多人被放出来了,我爸怎么一点消息都没有,看来,回城没指望了,回不去城该怎么办?难道真要一辈子待在这小山村?”
……
“还是没希望回城!看来真回不去了,阳子说得对,哭解决不了问题,不管在哪儿,日子都得继续,阳子家盖起了大房子,真漂亮,阳子还挺有本事,好像和以前不一样了,以前他总爱找我们几个知青,还老偷偷看我……
他肯定在想,只要我主动点,回不去城,也得做二手准备,至少日子不能太差,盖了房子,接下来肯定要考虑结婚了。他会来找我吗?”
……
“阳子还是不温不火,我问了王岳,王岳说阳子觉得我一心想回城,不是能踏实过日子的人,不想耽误我……难怪,他突然冷淡了许多。
阳子妈找我聊天,话里话外都在试探我愿不愿意嫁给阳子,是阳子有这想法了吗?倒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城,也许永远回不去,我该怎么选?
阳子其实挺好,一表人才,对我也上心,要是成家,或许能少吃点苦!”
……
“割麦子的时候试探了下,阳子是有想法,可感觉他不太相信我会留下来,怎样才能让他相信呢?光靠嘴上说,他肯定不信,他现在变得好谨慎,好像看穿了我的心思……万一他找了别人,我还有机会吗?
之前阳子救过的那个姑娘就很可疑,不然她老往盘龙湾偷看阳子家盖房子干嘛。
我要是这么做,名声就没了,到底值不值?顾不了那么多了。”
……
“阳子在守号,这是个机会,我主动点,他应该相信我了吧!疼……”
……
“那种感觉居然还挺好,怪不得那么多男女痴迷,终究是有了夫妻之实,前七后八,应该不会怀孕,阳子居然还知道国外的壁炉,我只听我爸说过,书里读到过,没想到阳子还会建,这乡下小子,怎么懂这么多?
他比我想象的懂得还多,好多东西都很新奇,他这个人真奇怪”
……
“他跟我说等他准备好,就请人上门提亲、定日子,我答应了,希望能多准备些日子……还是没一点回城的希望。”
……
“怎么来得这么快?真来提亲了,提亲可以答应,但马上就要去算结婚日子,万一日子很近,我该怎么办?
阳子让我多想想,不知道他是不是真心的,我总觉得他又起疑了,我还想再等等……但又不能让他觉得我是故意拖延,烦死了,只能硬着头皮上。
还好,日子定下来,还有三个多月……这三个月能等到回城的机会吗?难道我真要认命,实在不想待在这山村,虽然换了队长,有他们一家照顾,日子好过很多,但还是想回城!”
……
“这段时间,阳子总想亲近我,都被我躲开了,他会不会有别的想法?还是没回城的消息。”
……
“日子越来越近,不甘心啊!婶子今天塞给我三十块钱,说让我买点喜欢的东西,这么多年,手里头第一次有这么多钱……这钱,够我回城了!不知道偷偷跑掉会有什么后果?总觉得对不起阳子,他一直很认真,从没抱怨过!”
这是蒋依娜日记的最后一页。
看完这些,宋阳不禁感慨:正经人谁写日记啊。
果然如他所料,蒋依娜只是把嫁给他当作回不了城的退路。
日记里满是挣扎、煎熬与纠结,甚至有被逼疯的迹象,但始终在为自己考虑。
他也确定了,上辈子蒋依娜夏天跑掉,并非单纯因为受不了赵强的骚扰。
今天赶场,拿着三十块钱的蒋依娜,本就有跑的念头。
只是她运气好,就在这一天,等到了回城通知。
宋阳明白,蒋依娜不是坏人,只是个一心想回城的利己主义者。
离开就离开吧!
宋阳觉得,这或许并非坏事。
他早有蒋依娜可能回城的心理准备,如今她真走了,对他而言,只是证实了一个预想,并没有太多患得患失。
即便重生,一些小事的改变也难以精准把握,相反,避开了一个可能的“坑”,他反倒轻松。
毕竟,他也……不算亏!
只是有些遗憾,浪费了这些时间和精力,今年结不了婚,也没法生个能分田地的孩子了。
不过,转念一想,多一亩三分地,好像也没太大用处,便不再纠结。
随后,宋阳看向蒋依娜留下的那个物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