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皖苏和齐红梅早已经把特效金疮药的古药方烂熟于心。
此药方一共需要十几味中药材作为原材料,但由于军医院的药材库存严重不足,还需要到外面的药店采购药材。
从今天开始,林皖苏和齐红梅不但是军医院中医科的正式医生,还兼职军医院制药厂中医药车间的主任和副主任。
郝院长大手一挥,林皖苏和齐红梅不但在军医院有了专属办公室,并且在军医院的家属院,还各自分了一套带院子的三居室。
两套三居室相邻,只是林皖苏的院子稍大一些,是个前后院,后院有个小花园。
房间里的家具一应俱全,几乎可以拎包入住。
有了三居室以后,林皖苏和齐红梅就不再住集体宿舍了。
她俩当天上午就收拾好东西,直接搬进了各自的房子。
接下来两天不用去中医科门诊坐诊,她俩就开始忙活着生产特效金疮药的事。
因为各种原因,军医院的中医科门诊量比较少,制药厂的中药生产车间几乎相当于停摆状态。
林皖苏和齐红梅特地到中药生产车间看了看。
林皖苏看了看生产车间里面的生产工具,什么药碾药臼,完全像个手工作坊状态。
与她前世见过的那些先进的机械设备一比较,很明显都有点落后。
齐红梅并没有觉得这些生产工具有多落后,在她上一世的某朝,药房好像都是这个样子。
林皖苏已经想好办法,她准备去红星机械厂找一下薛爱珍,看机械厂能否帮军医院制造自动切割机和自动打粉机。
她还想到,生产特效金疮药以后需要大量的药材,其中有一味药材需要量最大,那就是三七。
部队家属院的家属们平时在家里闲着没事,她们在山坡下各有一亩多田地,非常适合种植三七。
种植药材的收益,可是比种植其他农作物的收益高多了,她空间里有优质三七种子,可以分给家属们育苗。
现在正是三七育苗的时间,这次回去之后,就可以跟部队家属院的家属们商量一下……
对于如何批量生产特效金疮药,军医院提供厂房,生产经费和工作人员,林皖苏和齐红梅则是需要做好生产计划。
军医院派了十几名采购人员,负责人名叫朱亮,是一个年轻的小伙子,二十三岁,某医学院毕业,看上去非常有能力。
他本来是军医院中医药药房的药剂师,对各种中药材都比较熟悉。
此次,由他带领十几名采购人员,外出采购生产特效金疮药所需的中药材。
朱亮敲门进了林皖苏和齐红梅的办公室。
“林主任好,我是中药药房的药剂师,院长安排我负责此次中药材的采购。”
林皖苏抬头看了朱亮一眼,把需要采购的中药材单子一一列出来,全部交给朱亮。
“这是生产特效金疮药所需要的中药材的单子,你们采购药材的时候,切记一定要严格检查药材的质量。”
“是,保证完成任务。”朱亮说完,拿着单子转身离开了办公室,准备外出去采购这些中药材。
林皖苏见朱亮离开,她站起身对齐红梅说道,“小齐,我们去红星机械厂找一下薛爱珍,跟她商量一下制造生产设备的事。”
“好的。”
林皖苏和齐红梅到了红星机械厂,找到薛爱珍直接说明来意。
薛爱珍很爽快的答应下来,她现在是红星机械厂车间的技术员,接到军医院的订单,双方互惠互利。
从红星机械厂出来,林皖苏和齐红梅认真做了特效金疮药的生产计划,并且呈报给郝院长。
现在已经是十一月中上旬,由于收购药材还需要一段时间,并且生产车间的设备也不完善,因此,生产首批特效金疮药,至少还需要一个月的准备时间。
郝院长看了之后,非常赞同二人的生产计划。
他立即下了批示,制药厂从下个月中旬开始生产特效金疮药。
林皖苏和齐红梅安排好一切之后,这才坐长途汽车回部队家属院。
……
军医院眼科病房。
周芷薇正在给病床上的一个病人换药。
她熟练的给病人换药之后,又开始量体温,动作专业轻柔。
病人是前几天刚从师医院转院过来的。
他在执行任务时头部受伤,压迫到视神经,双眼的视力现在还是模糊看不清。
周芷薇正在给他量体温,他突然开口问道,“你是新来的实习军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