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巧之和裘千户顺利会合,双方合力绞杀关自成部队,待胜利后又将俘虏押至城外一处军营看管。
当战虏们被押往汉城时,抬头却看到城墙上一抹明黄,不由俱都掩面痛哭。
本来他们还是清清白白、本本分分的百姓,但如今却成逆贼,按照律法,他们犯了如此谋逆大罪,统统都得诛九族。
皇上看他们都哭得不能自已,心里也不落忍,匆匆下了城墙,在一众禁军保护下来到战俘面前。
他满含热泪道:“是朕有罪,若是朕德行无亏,或许上天就不会降罪于百姓,如今你们既受了贼寇的蛊惑,只要诚心悔过,朕赦你们无罪。”
战俘中有人跪倒恸哭,“草民只想混口饭吃,也是身不由己啊!”
此时,就算有人心有不甘,也只能老老实实垂头跪下,早知道跟着关自成三天饿九顿,倒不如识时务成为顺民。
皇上和百姓相对痛哭,搞得常巧之一脸无奈,“皇帝说的话都是圣旨,咱们打扫完战场,就得将人放了。”
裘千户摊手,“不放也不行啊,总不能一直管他们饭啊,对了,我怎么没看到二弟,他没来吗?”
“二哥守广城,哪里有空前来?”
裘千户挠头,“不对啊,这不像他的性格,若是知道汉城打得这么精彩,他肯定会偷偷带着人前来助战。”
常巧之想了想,确实是这个理,以前自己遇上下雨,他都会前来帮忙,没理由打仗这么有趣的事,他会不来,“等把这边的事一了,我就去广城瞧瞧。”
用了几天时间打扫完战场,该杀的杀了,该埋的埋了,城外百姓欢天喜地纷纷挑着担子返家。
常巧之依据皇上的旨意,对俘虏们说道:“你们若想要返回原籍,可以去城门领路引条和路费,不想返回原籍的直接去衙门办理落户,以后就在汉城安家。”
众俘虏一直悬着的心这才终于放下,大部分人都想落叶归根,得知不日皇上要在边军的护送下返京,便打算尾随其身后,这几日干脆就在城墙外搭个草棚子暂时栖身。
潘知府见他们实在可怜,便于城外设置施粥点,好歹把这群爱造反的祖宗侍候好。
常巧之这段时间忙得脚沾地,好不容易晚上得空,还得趴在桌前写请功奏本,待到皇上回京后,便要依此为据论功行赏。
反正是掏国库的银子,常巧之洋洋洒洒地写下了许多名字,其中有各族的青壮、英勇杀敌的将士、献银米的乡绅等等,写了厚厚一大本。
写不写在她,奖不奖那就是皇上的事了,当她把奏本交上去,明显能感到皇上慌了。
常巧之心情很好地回到卫所,却见杨四狗和黄大娘焦急地东张西望,“你可算回来了!”
“你们不是说要回广城嘛,怎么还没走?”
杨四狗急道:“广城被围了,咱们过不去!”
“被谁围了?”常巧之本来还打算过两天去广城看看大胡子呢。
杨四狗急道:“宁王!”
见鬼,常巧之的注意力都放在汉城,倒真没有注意江南的宁王啥时候又跑来凑热闹。
杨四狗将自己打听来的情报一一说了,原来就在关自成大军抵达汉城之后,宁王第一时间就通过间谍放飞的信鸽知道了详情。
老话说: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 虽然宁王也深恨关自成窃取龙家江山,但是两人的目标相同,都希望皇上赶紧驾崩归西,这样他们才有机会登上九五之尊的宝座。
趁人病,要人命,宁王立时下令大军乘船攻打广城。
广城的大胡子本在时刻关注汉城的动静,却不防有哨探来报,“有不明大军从江面而来。”
想到自己坑了宁王不少的银米,大胡子立马意识到不好,忙敲锣通知百姓、士兵带上粮食入城躲避。
待到宁王赶到南城码头时,整个广城外已经空无一人,“哼~不过是一座小小城池,众将士听令,两日内给本王拿下此城!”
但宁王这次判断失误了,广城与其他城不一样,整座城市其实是建在一个山脉的余坡上,其下就是江水环绕。
这里易守难攻,更何况广城其实是分内外两城的,将士们在外城守护,百姓们在内城安居乐业。
宁王军队的攻势挺猛,确实一度快要拿下城门,但又被大胡子率领士兵给顽强地打回去了。
由于地势挺高,原本在建城之时,为方便百姓从各城门进出,修了不少栈道,但现在敌军一来,这些栈道全被毁了。
宁王面对一座乌龟壳似的广城,出离愤怒,这等于从下往上发起冲锋,上方的守军只要放下檑木、滚石,自己的将士就得在下面挨削。
吴姓幕僚有意显摆自己的智商,怂恿道:“王爷,我看侧面这处绝壁倒是一处弱点,从此攻入或许有奇效。”
“那是绝壁,咱们怎么攻?而且上面还一道城墙,就算爬上去也翻不过。”宁王急得嘴角起泡,要是让关自成先占了广城,他还有什么指望?
吴幕僚得意道:“王爷,我仔细看过了,那处绝壁长出一棵大树,正好与城墙平齐呢,若是我们能……
“妙极啊,本王这就招五十名死士上去!”
宁王为了掩护他们,使出一招声东击西之计,从南城门码头发起强攻,一切都很完美,死士已经全部翻进城墙。
宁王眼瞅着就要胜利,却见死士们被众百姓从城头抛下,原来是内城的百姓自发把守外城城墙,这才发现宁王的诡计。
为首的独臂老人立即指挥着众人将大树砍倒,滚落的大树差点砸死吴幕僚等人。
面对广城如此滑不溜手的情况,宁王也放弃了,他没有再派人攻城,而是采取围而不攻的办法,他想活活困死这些可恶的家伙。
常巧之得知广城被围,立马赶了过来,却发现想要解围还挺难办的,毕竟宁王就在江边守着,若是来解围,搞不好就成了围点打援。
于是她在城外做了一个大型孔明灯,上书三个大字,“还好吗?”
没过半天,广城里内也升起了一个大灯,“我还好!就是不想再吃鱼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