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渊的祖父曾经告诉他,胤王当年也算一个文武兼修的藩王,虽然远在云南,却从未懈怠过,练兵训士,一日都未曾停过。
也许从一开始这个胤王就在等一个机遇。如今机遇来了,他又岂能放过。
所以得了皇命后,他立马率领大军兵分两路出发,一路由胤王亲领南上从黄河一路赶至金陵,以朝廷绞杀乱民之由一路平定内乱。
另一路大军则交给了陆渊的祖父陆昭。命他自北面向西而来,至西南与麸人对峙。
经过五年征战,这三十万大军总算不辱使命,对内平定了内乱,对外则与麸人以壁山为界,交界而治,互不干扰。
战事刚刚消停,前朝皇上便开始盘算缴夺胤王兵权的事宜,五年来三十万大军跟着胤王四处征战,皇上可以说是彻夜无眠,就怕胤王突然倒戈。
所以战事一停,皇上便以晋封之名召胤王入朝,随后将其扣在了金陵。
不过胤王也不是善茬,乱世出英雄,也许早在他决意从云南出来为朝廷征战之时就已经做好了自我保全的准备。
他在奉命入金陵之前听从了谋士的劝诫,悄悄将五年来收编的暗兵转移,并且让死士把帅印移交给跟他出生入死十几年的属下——陆昭,并留了一封密信给他。
信中直言,倘若等不到自己平安从金陵回来,就率大军直入金陵。
后来陆昭果然得到胤王被拘的消息,便按密信所言率大军从北面直逼金陵。金陵兵力空虚,加上多年征战,民心不齐,没过多久便沦陷了。
前朝皇帝本来怕胤王功高盖主生了反叛之心才自作聪明将他骗来金陵,没想到到头来引狼入室,反被胤王逼宫。
最终前朝改朝换代,胤王登位,改国号大宁,成了大宁国的开国皇帝,继续定都金陵。
而陆昭因跟着开国皇帝出生入死,战功赫赫,又在危急之时护驾有功,被封为大宁国国公,皇帝亲赐国公府,分封嫡长子为世子,并且破例予此殊荣以子孙世袭。
胤王夺位成功后便开始清理皇室残孽,坑杀了很多人,可万万没想到百密一疏,漏掉了彦昭王,给了他在北边与大宁国对峙的机会。
那么这个彦昭王是谁呢?
这其中还有一段旧事。
话说这前朝的太子,当年有一个私生子,孩子的母亲是太子妃的一个丫鬟,因太子一次酒后失德,便怀上了孩子,没过多久就生了一个男孩。
这个丫鬟本来以为可以晋封上位,没想到太子妃看到是个男孩,怕未来会对自己的孩子有威胁,便想尽办法想要除掉这对母子。不过太子虽然不喜这个丫鬟的出身,但毕竟孩子是自己的,虎毒尚不食子,更何况太子还饱读诗书。于是暗中派了一批人马,护送这对母子出了金陵,送至北边安顿。没想到这个被逐出金陵的前朝太子的儿子,在前朝灭亡后,竟然因为这个原因阴差阳错逃过了大宁国开国皇帝的剿杀。
几十年后这个私生子长大成人,在一帮死士的扶植下招兵买马,在北地自立为王,称自己为彦昭王,乃前朝太子唯一残存的血脉。他打着国复前朝的幌子在北面屡屡与大宁国冲突不断。
大宁国开国之初,由于多年征战以及前朝的挥霍,国库一度空虚。所以朝廷大臣都主张休养生息,暂时不要与彦昭王正面交锋。所以这几十年大宁国一直致力于国内的稳定,重新开放商市,重建城镇,倒也一直拿彦昭王没有办法。
不过,彦昭王乃前朝余孽,又在北地作乱几十年,一直是皇室的心头大患。五年前先皇病逝,太子登基,第一件事便是在朝中商讨剿灭彦昭王的事宜。
当时陆渊刚满二十一岁,闻得此消息便主动自请戍北,并立下军令状,不剿灭彦昭王誓不归金陵。皇上大喜,给了他十万大军随他一同北伐,赐他大将军府邸,名为北府。
虽然那时陆渊年纪尚轻,又是士族出身,不过他十二岁便入宫做太子伴读,十五岁时由祖父陆昭推荐,曾随当年朝中赫赫有名的大将军赵濂一同北伐过。
贵族子弟中年纪轻轻便有军功者,除他之外并无第二人,所以他自请戍北也算合情合理。
来北地五年,他和彦昭王也缠斗了五年。
两人阵前对战可谓各有输赢,至于暗中的谋划吗,他心中一阵冷笑。
彦昭王此人奸诈狡猾,能在这北面与大宁国对峙这么多年,靠的可不仅仅是手中的几员猛将,周围这几个相近的小国,说不定也有暗中相助的。
既然这次来璧山发现了麸人的异样,自然不能轻易放过,等回府之后要立即派探子去打探一下。
不过,目前最重要的还是赶紧带神医回北府,只有回到北府救醒蒙辛,自己才能一心一意来探查麸国与彦昭王的事情。
他正盘算着日后之事,耳畔冷不丁传来一个声音,
“陆大哥,这两具尸体有何异常吗?”